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住李荣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1日 15:55  上海国资

  《上海国资》记者  武孝武

  李荣融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贡献是历史性的,这就已经足够让人记住他了

  李荣融,1944年生,江苏苏州人,1968年参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2003年4月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党委副书记。2005年2月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中共16、17届中央委员。

  七年来,舆论几乎对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质疑不断,但当李荣融离开国务院国资委掌舵人岗位时,收获的却是完全一边倒的赞扬声。

  8月24日,中组部正式宣布李荣融卸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接任国资委党委书记职务。而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李荣融将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任职。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2003年设立以来的首任主帅,李荣融堪称现任部级官员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按照规定,现年66岁的他本应在去年底卸职,现在已经超期服役8个月了。

  对于李荣融过去七年的工作,多数媒体的评价都用了“不容易”和“功成身退”来表达他们的肯定和敬意。

  “铁腕”推进央企重组

  2003年,上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时,李荣融59岁。这已是近花甲之年。之前,他曾在国家计委、经贸委等部门工作了12年。

  但李荣融在这一年走进了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阶段。

  媒体提到李荣融时,经常用的一个词是“铁腕”。在对待央企重组问题上,李荣融确实算得上“铁腕”。

  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公司总裁、《上海国资》专栏作家安林告诉《上海国资》,在过去的7年里,李荣融最主要的贡献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力推央企重组,进行结构调整;二是力推董事会制度建设。

  在上任之初,李荣融曾多次表示,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将央企数量减少至80—100家,其中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

  国资委成立不久,李荣融就在196家央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表示,“必须在两年时间内,使中央企业成为各行业的排头兵。达不到的趁早找对象,否则肯定要调整——不是你调就是我调!”

  2003年,中央企业共有196家,总资产额7万亿元。而在7年之后李荣融离职时,央企已经被调整为123家,总资产额21万亿元。

  更为重要但同时也饱受争议的是,经过近十年的布局调整后,国有经济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等行业保持了绝对控制力;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保持了较强控制力。

  但这成绩来之不易。一位国务院国资委内部人士告诉《上海国资》,“央企重组的阻力之大,外界难以想象。”

  阻力不仅来自国企内部,央企重组和兼并扩张也与舆论对“国进民退”的批评始终相伴,如影随形。

  “他是个特别坚毅的人,认准了的目标,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上述国务院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虽然面对着内外压力,但李荣融从未动摇过。

  作为球迷,他喜欢以足球做比喻。他多次表示,央企的目标是“踢世界杯”,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

  2010年《财富》杂志公布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54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包括30家央企。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石油三家央企进入前十名,三者分别位列第七、第八和第十位。而2003年,只有6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

  如果以进入世界500强为衡量标准,李荣融无疑已经完成了任务。但这与李荣融的期望似乎仍然相差甚远。

  在6月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李荣融表示,“中央企业近几年进步很大,但主要依赖于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尽管有中石油这样全球市值第一的企业,但却找不出一个全球叫得响的品牌。”

  言辞之间,对于央企7年来的成绩毫无自矜之意,倒是不满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也许是他离开时的最大遗憾。

  李荣融的制度遗产

  这7年,李荣融做了很多事情,但一位国资研究专家认为,他最大的贡献仍然应该是建构国资监管体系。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国资委的职能定位是什么、应该做什么、监管资产的范围、如何监管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7年之后的今天,这些问题都已有了初步答案。比如对于国资委的定位已经有了共识,应当做出资人,而不是“婆婆+老版”;国资委对企业的监管主要表现为“三管”:管人、管事、管资产,等等。

  李荣融喜欢讲“规律论”,他经常讲的是,“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关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

  因此,他在上任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在国企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治理结构”,在国有独资企业建立董事会,建立国企负责人考核体系。

  7年来,国资委在这些方面已有初步成绩:基本建立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国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国资保值增值责任体系。

  在最初确定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管”职能后,李荣融曾多次说过“狠话”:对于央企高管,“不在状态就换人”。因此,在央企负责人中间也流传着“就怕李荣融”的说法。

  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成绩可观。截至目前,国资委公布了21个部门规章,168个规章性文件。这些文件无疑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国企改革的制度保障。

  对于董事会建设的意义,李荣融曾表示:“国资委通过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使出资人在企业层面真正到位,这是我们最难做的。国有独资企业也要建立董事会,并注意董事会的结构,有出资人派出的人、外部董事,还要有职工代表,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集体决策,同时对于经营层的监督相对有效。”

  “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也是李荣融最担心的事。”安林表示,他注意到,在相关文件中,央企董事会建设“试点”提法出现的频率已经很少,多数情况下都是“建设规范董事会”,这就意味着,央企董事会建设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了“推广”阶段。

  【媒体眼中的李荣融】

  七年前,当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李荣融成为国资委第一任主任时,外界曾一直担心他会成为国企的“婆婆”。然而,七年下来,李荣融已用行动证明:其实,他真的是老板。

  ——《时代周报》

  七年前,李荣融临危受命,担起国资委主任这副“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的重担,如今,他功成身退。

  ——《法制日报》

  七年时间足以考验一场婚姻,但当66岁的李荣融面对已结束的七年“国资老板”生涯之时,情感或许远远不是唯一的考验。

  ——《中国经营报》

  中国面对的仍然是一场未完成的国企改革。这其中的纷争、质疑乃至诘问,也成为李荣融七年国资掌门人的一部分。

  ——《经济观察报》

  李荣融为自己寻找国企出路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但中国国企改革仍然只是一个逗号。

  ——《新世纪》周刊

  李荣融走了,带着他未完成的央企整合目标,和一个一直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国有企业搞得好与不好,我都要挨骂?”

  ——《京华时报》

  李荣融走了,主政国务院国资委七年,央企脱胎换骨。

  ——《证券日报》

  【李荣融语录】

  ★总理对我有两句话,你的工作“极具探索性、极具挑战性”,我自己加上了“极具风险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所以你们要吃好,休息好,咱们才能把工作做好。

  ★有很多董事,一点也不懂事,他来找我帮企业说话,帮企业通融,他不明白我让他去企业,是去监督管理层的,他应该站在我国资委这边,而不是企业那边。

  ★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关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

  ★我一个部长,每月也就不到1万块钱,底下的处长都是3000多块。

  ★说老实话,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难题,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支付的成本在国际上是最低的,反过来成效有目共睹。

  ★我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找不到我这样一位好老板。因为老板最重要的是,伙计给你挣得钱多,你也应该给他多点,伙计完不成任务,就请他走人。

  ★央企不仅要做强做大,更重要的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但是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自己。为党,为国家,为自己,无怨无悔。

  多面李荣融

  《上海国资》记者  武孝武

  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时,李荣融很少有笑容,总是表情严肃,不温不火。媒体上偶尔透露出他的内部讲话,也总是声色俱厉,“铁腕味”甚浓。

  然而,每个人的性格都会有多面。严厉只是这个自称“最不像上海男人的上海男人”的一面,他还有其他的一面。

  “爱学习、爱思考”

  接触过的人都会对李荣融的一个特点印象深刻:“爱学习、爱思考”。

  一次与工作人员一起外出,众人站着聊天,要走的时候突然发现李荣融不见了。大家赶紧到处找,对李荣融比较了解的人说,这里附近哪儿有书摊,他就在哪儿。众人找到一个书摊,发现李荣融果然在那里,看得正入神。

  李荣融不仅自己爱看书,也喜欢给他身边的人和下属们荐书,这在国务院国资委是一个公开的事实。

  就在离任前不久,7月23日,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还不忘荐书。他花了10多分钟逐字逐句念了一本书的摘录。这本书是今年4月份出的中译本《未来企业之路》。

  另外,他也向央企负责人们推荐过《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等企业管理书籍。

  他对下属的学习和研究也极为鼓励和支持。现为国务院国资委工作人员的尹凌青在撰写EVA博士论文期间,他多次与尹凌青谈话,表示鼓励,对尹凌青的启发颇大。出版时,他还亲自命笔为其作序。因此,尹凌青在该书后记中说,李荣融之于她,既是领导,更是老师,能得到李荣融的支持和鼓励,她当时的感受“就像幼儿园小朋友得到了一个小红花一样”。

  李荣融的学习和思考颇富“实学”色彩,重视理论学习对他工作的帮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半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在央企内部会议上提出,要“捂紧钱袋子”,缩减投资规模,准备过冬。金融危机爆发后,他有要求央企不仅要“熬冬”,更要把金融危机当成一次“冬训”。事后,不少央企负责人感叹,“李主任真是有远见!”

  作为央企的“大老板”,虽然外界经常批评“国进民退”,但他实际上与民营企业家的关系也不错,他有不少民营企业家朋友,如柳传志、鲁冠球、张瑞敏等明星企业家都与他私交不错。

  而且,他曾说过,“中央任命我是国资委主任,如果成立一个民资委,我当主任,我一定搞好,我完全有信心。”

  虽说这是戏言,但不难从中发现,李荣融显然认为这是一个职业伦理问题,既然是国资委主任,就要把国有企业的事情做好,如果国家给他的任务是搞好民营企业,他也会恪尽职守。

  尽管已经退休,但李荣融仍然不忘学习。他表示,退休后希望去清华读书,还打算学英文,“我现在特别想学英文,希望能直接用英文交流,以前每次考察都需要翻译”。

  “很细腻,很懂生活”

  李荣融一贯喜欢穿白色衬衣,他说,“因为这样更精神,更有年轻人的活力。”

  跟李荣融接触过的人,还会对他的另一面留下深刻印象,他也很细腻,很懂生活。

  还在国家经贸委工作期间,有一次李荣融率队外出考察,在茶室喝茶时,李荣融突然指着杯子里的茶问身边的人,你知道这是什么茶、怎么喝吗?众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李荣融又很耐心地给她介绍了那种茶的品种、泡法,还谈到了茶文化。

  李荣融对细节极为注重,善于观察。因为李荣融曾在轻工系统工作过,一次,一位工作人员去见李荣融,看到对方穿着一件格子西装,李荣融问她,你知道格子衣服为什么会比普通的衣服价格高吗?他随后解释说,因为格子布的工艺比纯色的布料要复杂,因此造价更高些。

  作为掌管着20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大老板”,下属印象中,李荣融的廉正也让他们印象深刻。李荣融曾在网上交流时公开说,“我一个部长,每月也就不到1万块钱,底下的处长都是3000多块。”一时引起不少争议。但据国务院国资委内部人士透露,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的平均工资水平确实很低,在国家机关单位中大概排名在最后三位,“新进来的年轻人甚至都无法养活自己”。

  但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李荣融的履职。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身边的人也要求相当严格,他常说的话是“国有企业真正的出资人是人民,我们要对人民负责。”所以,他经常加班,不管风吹日晒,只要有事,都会加班。他曾经颇为自得地说,我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找不到我这样一位好老板。 

  离开了工作7年的岗位时,这位“硬汉”颇为动容:“我是在今年8月24日离任国资委主任,算起来一共7年零5个月”,“在交接仪式上,我对自己说,千万别掉眼泪。”

  继任者王勇

  央企要在今年内完成重组到100家以内的任务并未变化。如今,李荣融卸任,这就成了王勇必须面对的第一个任务

  此前,对于李荣融的继任者,曾有多种版本的猜测,先后有原国资委副主任、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李伟,曾任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郭声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庆伟等诸多传言。

  但最终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王勇接任。

  王勇生于1955年,辽宁盖州人,研究生学历,研究员。2003年5月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分管国企人事工作;2008年3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他“临危受命”,出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

  作为继任者,王勇从李荣融手里接过来的不仅是21万亿元的央企资产,还有艰巨的任务。

  有舆论分析,李荣融主政国资委七年以来,国有企业已经从10年前的“混乱不堪”变得粗具规模,在发展惯性的影响下,李荣融时代对央企的整合效应并没有结束。因此,尽管央企“垄断”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或许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王勇“接棒”,中国的央企能够真正进入国际经济竞争中。

  一位国务院国资委内部人士告诉《上海国资》,李荣融任期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国企改革方向应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这是国资委这个机构的共识”。

  按照李荣融此前多次提到的目标,央企要在今年内完成重组到100家以内的任务并未变化。如今,李荣融卸任,这就成了王勇必须面对的第一个任务。

  虽然近期关于国新公司挂牌及重组方案的种种猜测不时传出,但要将123家央企重组到100家以内,一次性重组至少23家,这个任务很不轻松。

  另一项任务是继续推进央企董事会建设和业绩考核体系建设。有分析人士指出,董事会建设也许是王勇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

  此外,由于王勇曾在国资委副主任任上分管人事工作,因此外界对央企的人事制度改革也颇为期待。

  由于央企的特殊地位,央企的高管们本身也是部级、副部级高官,多数由中组部掌握。因此,李荣融在任期间极力推行央企高管聘任制度,以促进公司化治理。

  就在李王交棒之后5天,8月29日,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今年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全球招聘工作。今年中央企业将公开招聘20位高管,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东风汽车中国建筑等5家央企招聘总经理,这也是央企首次如此大规模地招聘总经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