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企结盟探路电动车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1日 15:46  上海国资

  如果顺利,预计2012年,中国的电动车产品的产业化可以有初步成绩

  《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退休前一星期,李荣融为央企又做了一件事。8月18日,在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下,16家央企组成“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联手进军电动车产业。

  这16家发起单位包括,整车及电驱动领域的中国一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汽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电池领域的中海油、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充电与服务领域的国家电网、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国南方电网和保利集团。

  此外,一批中央企业如中国五矿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对参与联盟十分积极。

  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下设理事会、秘书处,以及整车及电驱动、电池、充电与服务3个专业委员会,覆盖电动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此举在赢得叫好的同时,也引来不少质疑:央企电动车联盟的成立,是否冲着“国家新能源汽车千亿投资”而来?

  央企巨头结盟为“探路”

  李荣融曾公开表示:“2010年将安排13亿元用于电动车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今后几年还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央企开发电动车。”这表明,央企在电动车产业中,要担当“探路”重任。

  其实,早在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也组织过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10家汽车企业在内的“TOP10电动汽车联盟”(即国内销售额前10大整车企业的联盟),旨在协调国内电动车的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但中汽协秘书长董杨曾对外表示,该联盟是一个松散型组织,未来是否变为紧密型组织,还是未知数。

  另外,北京、重庆、吉林、安徽、江苏等地的相关企业,也都自发组建了电动车产业联盟。

  与其他组织发起的电动车联盟相比,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优势不言而喻。

  李荣融指出,由16家中央企业发起成立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主要任务是整合央企资源,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术成果,促进中国电动车的应用普及与市场发展,全面提升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据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消息,目前央企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有望指导未来该产业的良性发展。

  东方证券分析师秦序文告诉《上海国资》:“面对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困局,央企通过联盟的形式,一方面,引领更多企业加大该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统一电动车产业的技术标准。从乐观的角度说,央企联盟后需要一些时间来攻破电动车的技术难点,打开局面,如果顺利,预计2012年,中国的电动车产品的产业化可以有初步成绩。”

  另据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显示,至2015年,国家计划将中国电动车产销规模提升至近100万辆。

  联盟将造成垄断?

  联盟成立之时,国务院国资委就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发挥央企在产业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形成合力,快速、有效地突破电动车产业核心技术难点,尽快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因此,16家联盟成员清一色的都是央企。 

  但是,此次联盟还是招来不少异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地方国企、民企纷纷表示,虽然对央企此举感到遗憾,但不会放弃继续进军该行业的战略计划。

  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这次联盟是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组织的,所以只涉及了央企。作为中汽协会会长,我认为不论央企、地方企业,甚至未来可以包含国际企业,都应该为全球汽车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努力。”

  “目前,上汽攻克了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瓶颈,已经初步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汽提供了包括纯电动、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4大门类的逾千辆新能源汽车,助力低碳世博的实现。”上汽集团公关部经理吴稼告诉《上海国资》。

  据悉,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上市,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推向市场。

  被视为电动车领域领军企业的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该公司正在工信部和发改委的指导下,参与电动车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但此次也被拒于联盟之外。

  比亚迪公关二部经理杨昭对《上海国资》说:“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动车都十分重视,这次央企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动车研发的大潮中,电动车才能尽快地成熟起来、才能尽快得到推广。” 

  多年来,比亚迪通过内部垂直整合,将电池、IT、汽车等业务整合到一起,实现了技术对接,并有效控制了成本,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既能造电池又能造汽车的企业。

  比亚迪还建立了中央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不断扩大研发队伍。此前,比亚迪电动车产业链的建构,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目前,比亚迪的F3DM双模电动车已经上市销售,市场反应良好。

  面对央企联盟会不会形成垄断电动车的质疑,李荣融在联盟成立当日解释说,这是一个开放的联盟,但电动车产业起步比较艰难,所以这条探险路才由央企先走。

  行路难

  如何整合央企资源,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如何解决电动车目前的技术难题?如何统一电动车产业的技术标准?如何联合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术成果?这些都是摆在联盟成员企业面前的棘手难题。

  目前,联盟虽已启动,但对上述种种难题的解决方案,尚未明确。

  比如对于电动车产业标准的统一,在执行过程中,内部就存在众多博弈,困难重重。

  首先,产业标准的统一,涉及到联盟内央企之间的利益分配。联盟成立时,只是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对于之后各个企业的合作和共享,竞争和利益的分配,并没有明确规定。国泰君安汽车分析师张鑫指出,在之后的标准统一中,联盟内同样也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如何融洽相处,要看国资委能否协调好。

  其次,产业标准的建立,除了央企,还应有许多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参与。央企的意见在标准统一的过程中,可以起主导作用,但其他企业的意见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再者,产业标准的统一过程中,将涉及诸多细节问题,给标准的制定增加了难度。像许多企业关心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标准如何确立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了三个方面:一是上路车的技术标准;二是充电模式的规格;三是电控设备的统一要求。要在这些细节上,实现统一,看起来确实要花费不少精力。 

  看来,虽然许多人视此次联盟为“香饽饽”,但能加入其中,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借机垄断新能源汽车的资源。

  央企更多是充当“探路者”的身份,成败尚难预料。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