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级网银重定网付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1日 15:39  上海国资

  唐欣/文

  超级网银是我国金融业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里程碑

  近日,央行推出了第二代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也就是俗称的“超级网银”。和第一代由各家商业银行独立开发的网银系统所不同的是,“超级网银”在网络层面将各家银行的系统对接起来,从而能够实现24小时实时跨行帐户查询、资金转帐。未来“超级网银”甚至能够实现跨行扣款、付款等借贷功能。首批上线城市为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未来会逐步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据悉,目前已有27家商业银行获准接入“超级网银”系统。相信不需要太久,该系统将会成为国内银行界甚至金融界又一标准的结算通道。

  “超级网银”推出之前,当收、付款人双方均在同一银行开户时,资金可实时入账。但当收、付款人双方不在同一银行开户时,支付指令需经过付款人开户银行网银支付平台、付款人开户银行行内业务系统、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收款人开户银行行内业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处理。目前各商业银行内部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操作,但人民银行的跨行支付系统(即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作模式难以实现每笔实时结算。这就造成了一个瓶颈效应,业务处理时间被拖长,无法满足客户的实时结算需求。“超级网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建设的。

  除此之外,央行在这个时候推出“超级网银”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圈,但机制落后、各自为战的网银体系让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难以单独实现业务突破。反倒是像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支付工具凭借着非金融机构的身份做到了实时结算,从而将各家商业银行纳入自己的经营体系之下。对这些专业金融机构来说颇有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失落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央行主导来推进第二代网银系统,也是传统金融体系的共同呼声。

  有市场传言认为,“超级网银”的出现会形成一统江湖的局面,将第三方支付工具淘汰出市场。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对第三方支付短期影响不大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目前近80%的市场份额被支付宝和财付通所占据。

  支付宝和财付通最主要的业务是针对各自交易平台的交易担保业务。虽然目前交易担保业务规模远超代收费业务,但随着传统行业向电子商务迁移的步伐逐步加快,未来代收费业务发展前景将极为广阔。除了支付宝、财付通之外,易宝、快钱、ChinaPay等独立第三方支付工具也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网上代收费业务上。

  “超级网银”的出现,对于这些第三方支付工具来说,直接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各家第三方平台只需要通过“超级网银”这个统一的接口,即可实现和全部银行网银帐户对接,而原本需要同各家银行分别签订协议,逐一接入各家网银。这就节省了谈判和管理成本。另外,这个由央行推动的网银体系具备更高的可信度和更丰富的高端资源,未来可以共同做大整个电子商务市场,让行业内各方皆可获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超级网银”本身和第三方支付工具不构成直接竞争,更多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另外一方面,是各家商业银行借助“超级网银”开展电子商务网上代收费业务。从而和第三方支付工具目前大力发展的业务模块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凭借其特殊的官方背景和商业银行在传统客户服务方面积累的资源,这种“超级支付”工具或许将具备一定的优势。不过笔者认为,这种优势从短期来看并不明显。

  今年央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小型的网上支付企业基本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商业银行现在进入必然面临激烈的竞争。随着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大型传统行业向电子商务延伸,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必然会占据一定的份额。当然这也依赖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竞争主要会发生在新兴的代收费业务上,而目前规模最大的担保交易业务从长期来看依然是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天下。

  行业价值大于市场价值

  据市场调查显示,不少用户名下虽然办理了多个银行账户,但为了方便,一般仅以1-2家银行为主。网银的情况也是如此。大多数用户仅仅会开通1-2家网银作为网上支付的主要帐户。其他网银帐户往往是为了某些特殊的原因而办理的,比如缴纳指定银行帐户的公用事业费、购买某个银行的理财产品。这种帐户的使用率相对比较低。对某个用户而言,同时要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网银帐户的需求并不强烈。

  另外,在线上,用户完全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直接登录某一家银行的网银而不是通过别的网银间接访问。再加上目前通过“超级网银”能够实现的跨行操作功能还很有限,它的市场价值自然也不如很多人期待的那么高了。

  虽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超级网银”价值并不大,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大不一样了。

  前文提到过,之前的跨行结算系统无法做到每笔交易都能实时操作,这一点缺陷让商业银行可以操作的跨行业务几乎只能局限在转账、查询之类。而“超级网银”完善之后,商业银行不仅能够独立操作本银行与其他银行或非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甚至还可以以第三方身份操作其他两家或多家机构之间的业务。在技术上几乎破除了一切障碍,接下来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开发出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非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利用“超级网银”系统,以Paypal为样板,实现支付功能多元化。

  或许可以这么说,用户直接使用“超级网银”并不会带来多大的益处,但是通过“超级网银”能够帮助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从而间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但在此之前,它还需要解决诸多难题。

  前景难料

  “超级网银”体系前景很美好,但现实却并不乐观。在谋求更大发展之前,必须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目前“超级网银”的发展还面临三方面难题:

  第一,各家商业银行在网银建设上步调不一致,具有较多网银客户资源的银行(通常是大型银行)不太情愿与其它银行共享。另外,中小型银行的服务通常比较灵活,如果能够利用大型银行的用户资源,有可能吸引大量的资金流。这也是大型银行所不愿意看到的。目前用户若想使用“超级网银”还需要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手续也比较繁琐。这些都极大限制了“超级网银”的普及应用。

  第二,安全性尚未得到检验。网银从一开始出现就常常面临安全性方面的质疑。那么“超级网银”可以间接操作其它网银帐户,其安全性问题就可能更加突出。如何防止黑客和病毒的侵袭,是摆在央行和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难题。

  第三,手续费较高。目前部分银行使用“超级网银”的手续费甚至比传统方式更高。面对支付宝的低价策略,“超级网银”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调整,则很难推广。然而这方面调整又涉及到央行以及各家银行间的相关结算政策。各方利益体是否能够形成统一尚待观察。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超级网银”就只能成为徒有平台,却无应用的“超级摆设”。在新规则成熟之前,原有规则,即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各家银行分别对接的模式还是会一直存在下去。

  总体来看,笔者对“超级网银”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它的出现是中国金融行业适应时代要求,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里程碑。“超级网银”作为一个新的结算平台并不会带来网上支付市场的垄断,而是界定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及相关机构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业务创新,促进电子商务及多种行业加快发展。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