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柴宝成:低碳需要政府主导民企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00:02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柴宝成

  

柴宝成:低碳需要政府主导民企参与
柴宝成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 天津宝成集团董事长

  ■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

  ■制订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

  ■建立“天津低碳经济特色实验区”

  ■替代传统能源,推进“低碳旅游”、清洁交通

  ■资源环境信用情况与政府鼓励优惠政策挂钩

  ■转变传统观念,倡导低碳生活、转变行为方式为荣的新风尚

  ■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已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绿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绿色巨人中,中国内地占17席,在这17人中,11人从事太阳能产业。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50台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是采用此种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000万千瓦,年增长速度接近翻番;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中国是国际碳市场最活跃的一员,并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建立了环境交易所。

  事实上,我国低碳经济的各细分子领域加速发展,早已不是“一枝独秀不是春”,而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了。其中: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新能源,将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非常规快速发展之路;工业节能:政策驱动下稳步前进;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到2010年,新建建筑应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的标准,加上对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需求,中国低碳建筑的总体市场规模将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

  远景令人鼓舞,但现实却依然很残酷。我们离低碳的未来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

  二是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业竞争无序,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市场准入有待提高;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科学技术;技术产业的示范与应用推广、市场推广度还不高。

  三是融资机制匮乏。虽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推动绿色信贷,还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国际CDM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并与国际金融机构广开合作之门,甚至开始建立国内首个环境交易所,拓展融资渠道。但是,这些努力带来的资金非常有限。融资机制匮乏限制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速度,甚至可能损害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观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行动,政府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为此建议:

  首先,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天津资源呈现“海水丰富、少油、缺煤、缺气”的状态,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达70%以上。作为国际大都市,天津应在能源消费多元化、煤炭利用多元化等方面下工夫,以多种政策来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应加强新能源开发与战略储备,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风能、太阳能、建筑节约、工业节约、海水淡化、雨水收集利用等日用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其次,制订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结合天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订天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合天津市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三,建立“天津低碳经济特色实验区”,对于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推动一批“绿色经济强区、县”战略可持续发展。当前,实验区应积极利用现有科研制造优势,集中力量在太阳能充电站方面抢占制高点、尽快形成向国内外提供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充电站全套设备的技术输出基地。

  第四,替代传统能源,推进“低碳旅游”、清洁交通。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逐步进入家庭,而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已成为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我们必须尽快实施交通能源替代战略,首先要大力推广技术成熟、配套设施完备的液化石油气出租车和压缩天然气公交车,通过替代实现减排。

  第五,资源环境信用情况与政府鼓励优惠政策挂钩。同时,实行奖励办法,鼓励民企积极创新。除了以硬指标考核节能降耗的业绩,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业绩突出的民企和个人,应该设专项鼓励机制及时予以重奖,引导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低碳经济领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第六,转变传统观念,倡导低碳生活、转变行为方式为荣的新风尚。通过媒体宣传、政府推动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人走关灯、关电器,拒绝过度包装,多用购物袋,废旧物品再利用等。同时,全面倡导以低碳食物为主导的饮食,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第七,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尽管一些区、县目前把“低碳”的概念提得很响,但大都仍处于最初的探索和试验试点阶段,要维持低碳的“热度”,要让低碳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社会公民自觉的生产方式、生活态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让民众和企业都能积极参与,身体力行。(27G1)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