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创作石岚手记:上海滩的四天五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15:41  新浪财经

  上海滩的四天五夜

  引子:

  手记的作者是石岚,总导演助理兼分集导演。

  在《华尔街》这条资本历史的长河中找寻中国的身影和足迹,是贯穿十集节目的一条暗线,而上海是这条暗线最重要的结点,外滩上的洋楼就是历史印记。

  11月中旬完成海外拍摄之后,A、B、C、D四组迅速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国内的拍摄被日常繁重的后期工作挤压,不得不暂时搁浅

  李成才总导演开始在剧组蹈着小碎步:谁可以到上海出趟差,完成国内的拍摄?

  此时能回应李总目光的只有李总身边的石岚,石岚握着笔拿着本随时准备收集李总发散的智力火花。

  三月,寒意还没有散去的初春,李总导用坚定的目光看着石岚:你去,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专业设备,拍出当年的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外滩的繁荣和气势。

  于是,石岚有了上海外滩的四天五夜。石岚是现场导演,被石岚尊称为朱老师的是摄像师朱亮。

  3月10日:星期三

  下午飞机抵达上海上空,透过机舱,感觉阴云密布,飞机在几个俯冲之后穿越了厚厚的云层,平稳降落。

  舱门打开,刺目的阳光射进来,上海原来艳阳高照。出租司机说上海已经持续了半个月的阴雨连绵,今天是初次放晴。

  我和朱老师都暗自欢喜,真是个好兆头。

  在预定酒店放下行李,我们便直奔设备租赁公司,选定了大摇臂、轨道,以及拍摄助理。

  一切都似乎很顺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3月11日:星期四

  早上七点,我的电话响起,设备租赁公司的七名小伙子带着一车的设备如期而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与这几个90后小伙子每天的相处时间都超过了14个小时。

  今天的主角是外滩9号——招商局的第一座大楼。

  100多年前,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李鸿章希望效仿西方的华尔街,于是“股份制”这样的词汇第一次出现在呈送给皇帝的奏折里,于是,“轮船招商局”这五个金色大字印刻在外滩9号楼的门楣上,于是,中国有了第一只华商股票。

  因为约定的开拍时间是上午9点,所以,朱老师先指挥助理们架设大摇臂,拍摄大楼外景。大摇臂的出现,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虽说是在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10多米高的大摇臂在繁华的外滩进行作业,也是抢了不少风头的。当然,路人的围观,也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了一些小麻烦,他们要么好奇到要用手亲自感受摄像机,要么想方设法用面孔或身体占据大半个镜头,他们的可爱举动让我们无奈,只是工作严谨的朱老师有点恼火了。

  事事追求完美的朱老师总是觉得时间太短,约定的楼内拍摄时间很快就到了。

  走进轮船招商局的大楼,庄重典雅,墙上悬挂的招商局历史照片,让做了功课的我,倍感亲切,于是一一对应。其中那些当年招商局员工的办公照,让穿着长衫和今天西装革履的员工都展示在我们眼前,我们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延续和薪火的传承。

  大楼临江面的走廊是拍摄外滩全景的极佳位置。我们也有幸在那么合适的位置将外滩全景尽收眼底。

  细心的朱老师没有放过大楼里的任何细节,吊灯、石柱、窗棱,还有木扶梯上的雕花。

  借着夕阳西下的余晖,一切景象都是那么地柔美和厚重。只是工作人员的催促声让我们无法陶醉其中,只好恋恋不舍地收拾起设备。即便如此,朱老师还几次重新取出摄像机来捕捉每一个不愿放过的画面。

  走出招商局大楼,海关大楼的钟唱响了“东方红”,提醒我们此时是19点整。拍摄助理们尽显疲态,纷纷要求收工、吃饭。“东方红”的响起,对朱老师而言,非但不是饭点提示,反倒让他把拍摄海关大楼的计划提前了。此时,我成为唯一的积极拥护者。

  外滩的夜景还真是金碧辉煌,透过镜头就更美了,以至于忘了还有晚饭这件事情。当我们再次感受到“东方红”的存在时,已经是22点了。伴随着“东方红”,第一天的拍摄圆满结束。

  3月12日:星期五

  今天的主角还是外滩。与助理们的合作更加默契了,寻找拍摄机位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只是围观的中外友人不减,我们在用摄像机捕捉画面的同时,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成为施工场地的外滩,变得格外拥挤,车水马龙,尘土飞扬。为了寻找更好地拍摄角度,朱老师带领助理们挤到了马路正中间,原本就因为施工建材的堆放,马路已经只剩两条车道,一下子又多出几个扛机器的壮汉,的确也不能埋怨有的司机鸣笛抗议。一般轿车擦身而过,还只是刮风、扬尘,可一旦施工大铲车贴身而过,光从气势上就足以让我们心肺发抖。不过,任车流左右穿梭一阵后,也就胆大适应了。后来在警察的严厉催促下,我们才挪回了人行道。

  事后想想蛮危险,蛮刺激,也蛮有成就感的。

  3月13日:星期六

  今天的主角是外滩12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按照约定的时间,上午8点,我们一班人马在保安部邓队长的带领下由侧门进入大厅。随我们一同进入的还有保安若干,一边提醒着拍摄助理们搬运设备处处小心,一边用对讲机与同事互传我们以及摄影器材的动向。其实,他们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我和朱老师早已亲历。

  按照惯例,在拍摄之前我们都会与协助拍摄方进行会面,谈论关于拍摄的事宜,且要事无巨细。当我和朱老师被领进浦发银行大厅一角的大会议室内,只见大桌对面已满满当当端坐好了一排人。经人介绍,才知道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有公关部、市场部、行政部、保安部、后勤部等,一时有点应接不暇。互递名片之后入座,公关部的负责人高女士递过来一份协议书,具体内容没看完,但大意就是对我们拍摄区域和各种细节的要求。频频点头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一一应允。于是我们被允许在3月13日周六的上午拍摄两个小时。仔细算来,设备复杂,时间很紧。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答应配合我们架设10多米的大摇臂和五六米长的轨道进行拍摄,提出这样的要求的确丝毫都不过分。负责接待我们的刘大姐操着一口细腻的上海普通话给我们介绍了这座大楼的种种辉煌,听得我们心潮澎湃,看得我们心旷神怡。

  这座大楼落成于1923年,在它建成之初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在规模上仅次于当时最大的银行建筑——苏格兰银行。它的东家来自“日不落”的英国,这家银行取名汇丰。

  建国之后,为了符合政府办公之用,大楼内部的奢华被覆盖起来,这也算是对建筑艺术遗产的尊重吧。

  199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为这座大楼的新主人。为了再现这座“远东第一楼”的风貌,浦东发展银行向英国有关方面索取大楼资料,始料不及的是,在传回的资料中竟有一张壁画图纸。——经过初步的清洗,冰山一角浮出水面,错落有致的画面,亮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希腊女神形象。在这厚厚的涂料下面,竟然隐藏着一副全国最大的马赛克壁画,它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八座城市的建筑风貌,它们正是汇丰银行当时在世界的布局。这不仅是20世纪初一家跨国银行的辉煌记忆,也是这八座城市在世界金融地位的印证。这一辉煌被油漆涂层严严实实覆盖了40年之后,终于重现。

  感慨无限的一天。

  3月14日:星期日

  早上起来便发现大事不妙——春雨淅沥,我和朱老师买了雨具还是硬着头皮出发了。当我们与接待我们的司机接上头时,约定的拍摄时间也到了,上午10点到12点,我们可以在司机的陪同下拍摄建设中的第41届世博会园区。

  建设中的世博园里,到处堆满了施工建材,加之雨雾迷蒙,的确没有给我们留下好的印象。但是今天来这里的目的还是必须要实现的。前呼后拥着摄影师朱老师,我们开机了。雨伞基本只能撑在摄像机的头上,而且还得尽我所能得高高举起,这个高度可不好拿捏,低了容易穿帮,高了又保护不了摄像机,而且顶着大雨,穿着厚厚的棉服,左背右挎的,着实不轻松。朱老师本身就是善于发现和捕捉的人,一会儿抓拍大雨天里难得出现的游人,一会儿又抢拍建筑工人的施工过程,我们几个围绕在朱老师周围,撑雨伞的,擦机器的,拉各种连接线的,调动游人情绪的,不亦乐乎。大雨也下得不亦乐乎,而且是越下越猛烈,羽绒服和毛衣一会儿功夫就全湿透了,鞋里也灌满了水,行动起来更加笨重。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大雨下得酣畅淋漓,我们忙得热火朝天。

  极其难忘的亲身感受,极其幸福的拍摄经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