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必须学会与孩子分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3日 04:07  广州日报

  都市早茶

  明月

  又是中秋,万家团圆,但有一个群体颇感失落,这就是所谓的“中年空巢”群体,他们早早把孩子送到异国上大学甚至是中学,只剩夫妻俩守着一个家。在这个月亮最圆的日子,他们对孩子的思念也格外深切,而调查显示,中年母亲尤其会因为孩子离家而失落。(见9月22日本报A10版)

  看了这个报道,我突然想起了几个来自国外的朋友。她们大多已年近五旬,孩子早早离家上了大学。她们中的两个为推广现代儿童教育理念来到广州,在一句中文都不懂的情况下住进一个古村落,半年后就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还从他们手里租了一块地,建成了一个儿童自然教育基地;还有一个与先生全球旅行,推广有机种植,夫妻俩并不富裕,到哪儿都住家庭旅馆,但因为兴趣所在,所以怡然自得。她们也常常会谈起孩子,为孩子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但你很少听到她们抱怨孩子没时间陪伴她们,因为她们本来就不寂寞。

  为什么当很多中国母亲因为孩子的远行而倍感失落时,这些异国母亲却能生活得如此精彩?我想,很大一部分是文化差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独立,一个女性首先是她自己,然后才是一个母亲。不管要养育几个孩子,她内心总会为专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爱好留出空间。因此,一旦孩子长大离家,做妈妈的也不会失落无助: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会“填满”她们的时间,而良好的夫妻关系则会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她们克服对孩子的思念之苦。

  中国文化中,女性从未被当成独立个体,其自我价值也从未得到过尊重。如今虽说进入了21世纪,但传统文化的影响却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身边更多的是一心为家庭和孩子操劳的母亲,她们根本没有为个人生活留出空间。中国家庭也往往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必须承认,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要与西方孩子同场竞技。孩子终究是孩子,不管走得多远,他们都会牵挂妈妈。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做妈妈的都必须学会与他分离,学会在没有他的日子里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学会与先生共同创造专属于两个人的温馨和美好。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这样做确实不容易,但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