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菲特和盖茨的慈善宴为何在中国遇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 13:43  财新网

  现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官办太重;未来的改革方向就是怎么样去行政化,还慈善本来的面目

  【财新网】(记者 汪苏)巴菲特和盖茨来中国请富人吃饭,引发了一场风波。受邀者有人谢绝出席,有人打听是否会被“劝捐”。主办方不得不解释:以思想交流为主。中国富豪为何在“慈善”面前谨言慎行?

  由财新传媒和第一财经联手打造的电视节目《财新·首席评论》,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和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教授邓国胜,一起讨论中国的慈善。

  邓国胜认为,巴菲特和盖茨来中国,肯定会对中国富人的财富观念有一定冲击,大家会有不同的理念,这很正常。比如宗庆后认为企业通过做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邓认为,在中国现阶段,企业发展好自己的企业、提高环保标准,就是很好的事情。

  邓国胜并认为,对于陈光标等认捐的富人,没有必要对他们的动机贴标签,关键是这些钱是不是真的用于慈善事业。

  唐钧表示,富豪慎赴宴,不能简单化解读,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做慈善做社会募捐这样一个大气侯还不是十分好。

  唐钧介绍,做慈善有四种组合,政府做事政府掏钱是福利国家,民间做事民间掏钱是美国模式,民间做事政府掏钱是香港模式,最后一个,政府做事民间掏钱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组合,这是中国模式,太有特色了。

  唐钧说,前不久民政部发通知要求所有基金会把捐款交给青海省政府,在其他国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唐钧认为,现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官办太重,比如民间组织需要找主管机构。未来的改革方向就是怎么样去行政化,还慈善本来的面目,让真正的民间自我运作,把民间的活力充分的激发出来。政府的定位应该在于规划、统筹。

  邓国胜认为,慈善机构也要增加自身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请点击财新网视频《财新·首席评论》观看节目)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