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滩基金业人事乱象溯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 21:56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123

  2010-9-20

  是洗牌重来还是仅仅换个位置接着玩?

  有人说,是后者。

  作为基金公司最集中的上海滩,今年以来,上海三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或核心投研人士发生变动或传闻将离职,这让人觉得,整个上海滩一片闹哄哄的场景。

  基金持有人不禁要问,集中的人事变动,到底是一家一家基金公司的偶然现象,还是上海滩公募基金不稳定因素的总爆发?

  其背后的逻辑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变动,还是某种金融文化或习惯的必然?

  到底是上海滩基金公司没长大,导致了人事变动频繁,还是人事变动频繁,让上海滩的基金公司成长缓慢?

  上海人事乱象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关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莫泰山离开公募去私募的传言今年以来一直持续,对此,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官方回答是否定的,而莫泰山本人对媒体坦承,“确实想过,但最终是否能够去以及具体的时间表,还很难说。”

  长达半年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的帷幕刚落,该公司人事即发生变动,基金经理唐柯挂靴,紧随其后的是投资总监归江离任。

  此外,浦银安盛旗下5只基金,4只掌门人发生了变动。段福印、方毅先后离任,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券基金经理由副总经理周文秱亲自接替。而最近,市场纷纷猜测,由于该公司整体投资业绩较差等原因,任职3年期限即将届满的浦银安盛总经理刘斐可能离任。

  总经理离职传闻只是上海滩公募基金人事变动的冰山一角,核心投研人员的变动更是暗流涌动。

  经历了长期群龙无首的中欧基金,在刘建平2009年走马上任总经理后,从光大保德信挖来许春茂准备委以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之职,但许近期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调查使得两家基金公司都颇为尴尬。

  挖角的现象不止这一例。管理信诚四季红混合基金3年的“老人”管华雨辞职前往交银施罗德;华宝兴业冯刚辗转上投摩根被确定为其空缺一年的投资总监人选;长信从东方基金挖走付勇做副总经理;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离职,陈浩鸣上任,同时,原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的副总经理吕晓峰加盟,可能担任投资总监;新成立的纽银梅隆基金公司则挖走原华宝兴业明星基金经理闫旭。

  诺德在今年也是频频换将。虽然来自原新华基金的向朝勇填补了诺德长达两年的投资总监空白,但是张学东、戴奇雷、姜光明三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使得诺德人才流失较大。

  眼花缭乱的更迭背后,上海滩的公募基金更像在做一次大重组,重组后到底能否进行资源有效配置,进而改变上海缺乏大基金公司的魔咒?到底这是洗牌重来还是仅仅换个位置接着玩?很多人更倾向于后者。

  人事动荡原因

  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看来,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投研人员的更换,理论上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上海滩这样频繁,实属少见”。

  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上述董事长深切地体会到,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人才培养速度与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速度比相对迟缓,导致人才不够;其次是由于人才匮乏,猎头公司的价值进一步体现,猎头公司给出的一个一个诱惑,使得这个行业有些浮躁,最直接的体现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谈及猎头公司挖人,一位基金经理用“疯狂”一词加以形容,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一周之内接到4个猎头的电话,而且薪酬可谈空间很大。”

  总部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共30家,其中资产规模不足200亿元的就占到18家,在一位上海基金公司人士看来,规模偏小是人事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基金公司正处于成长期,投研人员的挖角更加激烈。”上述人士认为,“小基金公司的平台优势、薪酬优势均没法与大基金公司比,所以,稍微有些投研经验和业绩的人员都容易变成不稳定因素,被其他公司挖角。”

  在银河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看来,一般而言,主动离职人员的最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规划”。一位离职最终去了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从职业规划角度看,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小基金公司投研人员往往愿意往大基金公司跳,大基金公司有些资历的人员到小基金公司当骨干,部分优秀的投研人员又选择创办私募公司,干自己的事业。”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人士频繁变动,从公募人员自身来讲,是正常现象,“毕竟,每个人都向往更自由、更高的平台,而恰恰,这个行业能够满足。”

  文化决定上海难有大公司

  有人说,上海基金公司普遍年轻,大部分处于成长期,人员频繁更换也与此有关。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几乎可以说,上海基金公司没长大是产生上海基金公司人事变动大的因素,是这样吗?

  总部在上海的基金公司有30家,占目前全行业基金公司数量的一半,但资产总规模只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1/3。

  “老十家”基金公司中上海占了3家。2000年初时,上海有华安、富国、国泰3家基金公司,它们三分基金业资产,合计占公募基金业总资产的1/3,但他们都没有把握好此后数年的市场机会,迅速做大做强。目前,国泰的资产规模为394亿元、富国的资产规模为534亿元、华安为672亿元,与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南方资产过千亿的第一梯队基金公司相差甚远。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30家公司总资产规模不到7000亿元,约占公募基金总资产的1/3。上海基金业虽然在公募基金公司数量上成为了赢家,但影响力和号召力,与此并不成正比。

  在一位离开公募创办私募、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来看,上海的文化客观上制约了上海基金公司的发展,进而也滋生了一些诸如人事频繁变动的问题。

  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能构建一家好公司和真正的金融中心,但在上述私募总经理看来,“公募基金包括上海的整个金融行业,是停留在嘴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是乡镇村土文化。”

  在上述私募老总看来,这种文化在上海公募基金龙头华安海选总经理一事上可窥见一斑。

  2009年10月底的华安基金公司高调向全球招聘总经理,经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中层向记者透露,自己所在公司的副总经理参与了这次竞选,当时被爆出的首批参与竞选的有9人,包括华安首席投资官王国卫、博时常务副总裁李全、广发副总经理朱平、工银瑞信副总经理戴勇毅、大成投资总监刘明、万家副总经理钱华、国泰君安副总裁庹启斌、国泰君安原自营业务总经理后投身QFII领域的顾颉、华夏副总经理张后奇。

  彼时,李全是大家推测的夺冠热门,但此后,业内悄悄传言,华安总经理与这些既有经验又有实力的参选者无缘,事实证明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竞选“失败”,名单公开,使得当时很多参选者都选择了离开原单位,包括李全、戴勇毅、钱华等。

  此外,上海滩基金公司整体做不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海派痕迹很浓。海派文化缺少一些粤派文化善于开拓的闯劲和胸怀,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这直接体现在公司治理、品牌塑造等方面,“而这些恰恰成为诱发人员频动的深层次原因。”上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认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