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振华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9月13日于天津夏季达沃斯会议期间发布最新报告称,智能电网是一项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全球应大力投资智能电网建设,促进从试验性项目到全面实施的进程;并且需要建立政府监管和激励机制,制定全球性标准。
这份名为《加速智能电网试点的成功步伐》(Accelerating Successful Smart Grid Pilots)的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咨询公司埃森哲( Accenture)联合研究完成。
WEF电力行业主管、报告撰写者之一伊斯潘恩·麦伦姆(Espen Mehlum)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智能电网能够变成一个战略性的基础设施,缺失(基础设施)将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瓶颈。”
麦伦姆说,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次根本性的现代化。通过将信息和通讯技术应用于电网,它能够满足现在和未来的能源需求。你可以将它看作“智慧电网”,它可以实时将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最大化。
WEF也评论说,中国是全球在智能电网投入最多的国家,将带动中国的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智能电网是战略性基础设施
《21世纪》:这份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什么?
伊斯潘恩·麦伦姆:首先,智能电网能够变成一个战略性的基础设施,成为21世纪能源系统的基石。智能电网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服务的创新平台。在21世纪,我们开发来自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的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智能电网的缺失,将成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瓶颈。
第二,报告强调了试验项目的关键角色和为试验项目的成功开出的条件。为什么重要呢?政府开始认识到,作为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绿色经济的推动者,智能电网是如此关键。所以政府开始大量投资试验项目。统计说,启动的试验项目已经大幅增长,全球现在大约有90个。
因此试验性项目的真正经济已经为大范围开发铺平了道路。但是仍然存在风险,如果试验性项目出错,这不仅浪费了公共和私人资金,还给整个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公众对它的认知拖了后腿。
这份报告最重要的贡献,是指明了试验性项目的成功之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建议,比如符合监管,鼓励消费者,开发标准等。
试验性项目必须吸引投资者
《21世纪》:鉴于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复苏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够增加智能电网的投资呢?
伊斯潘恩·麦伦姆:智能电网的融资是一个关键议题:投资需求将会巨大,不应被低估。一些政府将“种子资金”摆上台面。这已经刺激了智能电网的试验性项目投资。尽管如此,我们知道,大多数政府还无法单独为这项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刻。
为了使智能电网从试验到全面实施变得可持续,就必须有对投资者存在吸引力的商业案例。很可惜,现在很多国家的试验性项目还不能成为典型。大多数世界上的监管系统是老化的,同时又没有回报智能电网所带来的益处:稳定的电力供应,刺激创新,碳减排等等。
政府和监管者将需要和商界合作,改善监管系统,回报投资、推动技术标准的校正。试验性项目将为全面实施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
长期来看,智能电网能够变成安全的能源供应的助推器,创造蓝领工作岗位和国家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的确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投资,并给这些国家带来经济收益。
没有一个智能电网方案是万能的
《21世纪》:世界各国在智能电网投资上的现状如何?是否有不同的投资取向?
伊斯潘恩·麦伦姆:去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智能电网上投资了70.3亿美元,美国在财政刺激计划中引导了40.5亿美元投资。韩国、日本和欧盟也都有非常雄心的投资计划在进行。
在过去12个月中,不同的智能电网战略在不同的地区得到开展。没有一个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是置之四海而皆准的:取决于起始点和不同的目标,最好的解决方案也会不同。
我们的报告说明了,不同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取决于以下主要驱动力:低碳议程,改善消费者服务、国家技术出口战略或者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国家和公司选择不同的智能电网战略取决于他们不同的需要。
例如日本和韩国知道如何对外出口智能电网技术,这是一个驱动力。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处于不同的情况中,需要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工,来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
《21世纪》:智能电网经常被用在发电和配电领域,是否可以用在输电阶段呢?
伊斯潘恩·麦伦姆: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电网是一个新能源服务的创新平台。尽管如此,电力公司也需要重新思考他们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把互联网设想称智能电网,把一台iPhone看作一项服务,那么没有互联网,iPhone是没用的。相通的,智能电网可以为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创新。这将完全改变电力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关系。
试验项目就可以为此提供机会。报告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国家电网馆里有个“魔法盒”。参观者可以在其中体验智能电网技术带来的好处。
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未来
《21世纪》:智能电网的未来在哪里?
伊斯潘恩·麦伦姆:在我看来,智能电网的未来将是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内在驱动力不会消失,但是发展和全免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系列难题相伴。
将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将耗费时日和创新思考,同时还需要在公共和私人行业间进行智能的监管和合作。
像中国、美国、韩国和其他国家能够展示一条路径。正在路上的试点性项目将是智能电网是否走对路的关键指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