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出一片新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15:43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襄樊9月14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阮班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9月13日,谷城县委书记李传寨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

  谷城是全国16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之一,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国家火炬计划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是全省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县。今年元至8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49.6%;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财政总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34%。

  坚持“少排放”在调整结构中促转变

  谷城近些年始终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做到生产节约、企业集聚、产业集成、人口合理集中。

  在培植产业集群中,该县按照发展“特色经济”和“集群经济”的理念和“做强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思路,引导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使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缩短配套、流通半径,降低运营成本,县内形成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化工建材、水力水电、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6大产业集群。以三环车桥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网罗企业70多家,成长为全省重点支持的52个产业集群之一,在全省汽车制造业集群中名列第一。以银纺公司和石纺公司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集群网罗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在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在“十二五”末把汽车零部件、蓄电池、再生资源、光伏和纺织服装5个产业培植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着力发展园区经济中,该县把建园区、搭平台作为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县内有国家级石花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园区,谷城经济开发区、薤山旅游度假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3个省级园区,全县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加之薤山国家森林公园、汉江国家湿地公园和正在申报的南河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已成为全省县域园区类型较多、层次较丰富的县。

  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该县一方面坚持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新设备,对汽车配件、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实施大规模、不间断的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档次。近两年,全县用于企业技改投入累计超过20亿元,实施项目100多个。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县共培育国家级、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26%;建成企业研发机构28个,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173项,科研成果16项,新产品106个。恒立铸造公司从美国引进“真空上吸铸造”技术,钢水利用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升到90%以上,能耗降低2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再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促转变

  谷城把资源再生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以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平台,渐近式推进循环经济,基本形成了企业生产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和“三废”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构建企业内循环经济体系。该县推广科学生产、清洁生产,建立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单位产品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范围之内。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全面开展煤改电、煤改气、气改电,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使污染逐步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生产全程控制,做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金属冶炼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但金洋公司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废物利用技术改造,在厂内见不到废水、废物,闻不到异味,冶炼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气全部循环利用,每年仅此节约成本6000多万元。

  构建企业间循环经济体系。该县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形成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的产业循环格局。在县经济开发区建再生资源园区,构建再生资源、再生铅两个回收中心和再生铅、塑料、铝、废旧钢铁深加工4个工业园。在石花星火密集区内,互相循环利用产品和废弃物的规模以上企业已有33家。该园以骆蓄公司和金洋公司为龙头,外加水泥厂、造纸厂、塑胶公司和包装公司等辅助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循环链条,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其循环利用流程为:骆蓄公司生产销售蓄电池,同时又从市场上回收废旧蓄电池并给予奖励;金洋公司将废旧电池分解、再生产,分解出的废铅制成合金铅,成为骆蓄公司的原材料,分解出来的废料成为塑胶公司的原材料,分解出来的硫酸钠成为造纸厂的原材料,废渣则成为水泥厂的原材料;造纸厂生产出来的成品纸出售给包装公司,包装公司生产的包装纸又成为骆蓄公司的包装材料。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使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并控制了污染物的产生。

  构建社会层循环经济体系。该县将循环经济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聘请专家编制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纲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循环经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等,从开展宣传引导、组织社会创建、推行绿色消费、动员全民参与入手,扎实开展循环城镇、循环农村、循环企业、循环家庭创建活动,动员全民参与,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从节能、节材、节水、节电、节地做起,培育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社区、节约型社会。高效农业产业循环链探索出“社车入户、三业循环”、猪(鸡、牛、羊)——沼气——菜(茶、粮、果)等多种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模式,把沼气建设与农户改厨、改厕、改圈总、美化家园相结合,全县推广沼气农户19000多户,占总农户的19%,覆盖了243个村,占全县村数290个的80%。

  坚持“多吸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促转变

  谷城特色在山,优势在水,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做足山水文章,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护好生态环境。目前,全县封山育林面积达160万亩,绿色通道建设总长度达1200公里,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5%,林网绿化率达92%以上,城镇绿化率达36%。近年来,全县累计造林40万亩,并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持续推进。

  发展好生态产业。该县正确处理建设、保护与利用、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着力建设生物质能源林产业、油茶产业、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木材加工产业等五大林特产业。为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去年谷城引进武汉凯迪公司落户,投资12亿元,建设50万亩能源林基地、生物质电厂、杨树纸浆厂、有机肥料厂等环保产业,届时谷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全国茶叶之乡、全省油茶大县等优势资源都将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

  开发好生态文化。该县充分发挥多元文化的优势,打造休闲、度假、康体3大主导品牌,培育薤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河国家地质公园、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三大主题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目前依托于此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已突破3亿元。

  (责任编辑:刘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