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学安谈公司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10:3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书名:《公司的力量》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中央电视台《公司的力量》节目组

  五年前,正是《大国崛起》创作最关键的时期。那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我们试图用电视纪录片的方式探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铺天盖地的史料中,有一个名词不断跳跃出来,进入我的视线:公司。

  它与国家权力和世界争霸有关,它与财富增长和经济泡沫有关。工业革命离不开它,世界大战也少不了它。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无数项发明的背后都是它。近代以来,世界的繁荣或是萧条,合作或是对抗,进步或是危机,公司都在其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个几乎出现在每一次重要历史时刻的组织,让我着迷。更让我着迷的,是现实。公司就在身边,它是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创业冲动和人生梦想的承载者,从物质到精神,我们都需要它。

  于是,就在2005年,我提出了这个题目——“公司的力量”。

  四年前,《大国崛起》播出,节目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广泛、强烈而持续的反响。这样的作品是当下受众所需要的,在欣慰之余,我的思考也更加具体。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力量是什么?相对《大国崛起》的宏观叙事方式,是否可以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进行探讨和表述?

  公司,无疑正是这样一个具像的载体。2006年,我们第一次公开表达了创作《公司的力量》的设想。

  三年前,我和我的团队接到任务,创作完成了反映中国自1840年以来发展历程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大国崛起》是以中国视角去看世界,《复兴之路》则从世界坐标反观中国的伟大复兴,这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

  19世纪末,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这样评价公司的威力:“尽其能事,移山可也,填海可也,驱驾风电、制御水火,亦可也。……西洋诸国,所以横绝四海,莫之能御者,其不以此也哉?”

  从这个角度看去,近代以来,国家的弱,就是公司的弱。

  正如薛福成百年前的预言:“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这三十多年中,十几亿中国人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努力,公司,则为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搭建了实现梦想的制度平台。当个体的创造力被解放,当一个个公司由小长大,“富”和“强”对于中国人来说终于不再遥不可及。

  一年前,我们再次出发了。经过了4年的酝酿和沉淀之后,我们想用电视人的眼睛和头脑,去寻找、去记录、去探究、去传播“公司的力量”——它一直在召唤着我们,等待着我们。就像热爱攀登的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什么样的吸引让人无法抗拒?无他,因为山在那里。

  然而,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一次的考验超过《大国崛起》——那是在无边浩瀚的历史中提炼,而关于公司,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涉及经济、管理、社会、历史等领域,完全没有现成的著述可供参考。

  当然,没有出乎预料的是:在最艰苦的过程中有所得的快乐。恰似登山者不足为旁人道的满足:无他,因为山在那里。

  从创作伊始,我们的目标就十分明确:《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回顾各大公司发展历史的纪录片,也不是一部介绍公司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的专题片;它既不是企业传记片,也不是案例教学片。它是什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对现实的思考和表达,通过历史和事实。

  我为创作确定的几个基本原则成为团队的共识:

  公司是一个客观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

  没有没有问题的时代,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没有万能的法宝。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比起解决问题,更是媒体的职责和本分。

  故事化的叙述是必须的,而讲述故事的目的远远不是情节本身。

  二、三百年时间仍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历史还在继续。

  公司是什么?中国公司离一个伟大的公司还有多远,中国离一个真正的大国还有多远?

  公司不该是权力的工具,而应是普通人展示智慧汇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该是金钱的奴隶,而应是带动社会创新和进步的动能。公司不该是冰冷的机器,而应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和受益者。(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总导演 任学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