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顺义模式”不应一棒子打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07:05  中国经济网

  顺义对流动人口的调控模式,一度被称为“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可广泛推广的措施”。但此模式近来却引来社会广泛质疑,最强劲的质疑声是“带有歧视色彩,有违法治和公平”。身处臧否之间,“顺义模式”推行者选择噤声。(9月13日《京华时报》)

  “顺义模式”从一开始的备受“追捧”,到目前的“广泛质疑”,可谓是落差极大,一波三折。然而,无论是“追捧”,还是“质疑”,笔者以为都不可一棒子把“顺义模式”打死,“顺义模式”虽受限于地域特点不可广泛推广复制,但对于其他城市和区域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其实已经是北京市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人口规模只有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协调状态,才能相得益彰,反之则相互制约。恰如一辆公交车,空间自然有限,如果任由乘客爆满不加限制,必然会因“超载”过度而出现事故。

  所以对人口规模过度膨胀的控制,依笔者之见,如果政府措施恰当,方式正确,其实并不存在“歧视”的问题,反而是值得肯定的积极应对之道。调控流动人口的“顺义模式”其实就在控制人口过度膨胀方面为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了很多的探索经验。

  “顺义模式”主要是通过产业调整、房地产等办法来实现人口调控。顺义区的产业定位是以临空经济圈为核心,以商务、金融、旅游休闲等高端的服务型第三产业为主,兼具汽车、航空发动机等现代制造业为支撑,同时融入花卉种植、物流、产销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

  由于产业定位高了,入驻企业层次也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另外,顺义按照“绿色宜居新城”的功能定位,一直注重“以房控人”,也就是不依赖房地产GDP,不大规模搞房地产开发,坚持低密度、高品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这避免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总的来说,顺义的“以岗定人、以房管人”模式主要采取经济手段来达到调控人口规模的目的,并不存在行政强制限制的方式。政府调控主要是通过制订规划,确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然后由市场来决定产业中的岗位,个人再来决定自己的去留,不合适岗位的自然也就走了。

  事实证明,顺义模式在控制人口规模过度膨胀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截至今年3月,顺义区居民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仅为14.4万人,与同等规模区县相比,流动人口数只有对方的1/3或一半左右。

  当然,顺义模式也必然有其不足和缺陷之处,比如在如何规划发展“低端产业”方面需要更加予以完善,不可一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反而影响服务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发展高端产业之外,也需发展建筑、家政、餐饮等低端产业,这些低端产业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同样关系民生。

  北京是十多亿人民的国家的首都,情况比较复杂,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和现实难题,很难通过借鉴其他国际城市的现成经验来达到控制人口过度膨胀的目的,主要还得靠自行探索和摸索。“顺义模式”无疑就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先行探索,不妨边走边看边完善。各方舆论也需有些耐心,万不可把“顺义模式”一棒子打死。

  (责任编辑:侯彦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