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银行业通过“走出去” 实现资产均衡配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05:1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总经理、中国银行(英国)公司执行总裁葛奇博士

   可持续发展同样也适用于银行业。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既考虑银行当前发展的需要,又兼顾银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眼前利益,其中包含发展、总量、结构、质量、效益、规范和创新等方面的考虑。

   谈到增长的“正义性”,金融界的道德界限对于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增长意义深远。目前国内金融行业主要是由法律和监管的条例来规范,而在英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更多是通过各个市场参与者自我道德约束来维持金融市场秩序。这是英国金融业多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内因之一,但也同样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内因之一。在英国金融界眼里,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道德缺失,远比账面上的损失来得更具有破坏性。

   就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走出去”在当前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的银行主营业务都存在一个结构优化问题,其中地区结构的优化和均衡配置可以通过“走出去”实现。

   以汇丰银行为例。这家成长于中国香港的全球性银行,从新兴的亚太市场进入欧美等现代金融体系发达的成熟市场。其资产在不同地区的均衡配置,使汇丰在获得高增长的同时,还很好地对冲了经营风险。这种成长,不仅有来自亚太市场的高增长,更有来自成熟市场的低估套利。

   1992年,汇丰亚太地区利润贡献度达到81%,欧美地区仅为19%,尽管亚太地区当时经济形势较为乐观,利润较高,汇丰并没有因此停滞在欧美地区的发展,而是抓住当时欧美市场处于低谷的历史机遇,坚决地发展欧美业务。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汇丰欧美业务为集团贡献52%的利润,超过了亚太地区,而且并未在1997年危机中受到太大冲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大部分欧美大银行,但汇丰又一次避开巨大冲击。汇丰亚太区业务获得近119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扣除欧美地区业务26亿美元亏损,整个集团盈利93亿美元,在全球银行界都属于佼佼者。

   汇丰的成功得益于其出色的资产地区结构、均衡的亚太业务和欧美业务的发展战略,这使它在危机袭来之时,能够互为补充,互相扶持,迅速走出困境。

   汇丰能够进入欧美的大型银行体系,靠的就是利用全球经济体经济周期不同步所产生的估值差异,套利低估。在1992年亚太地区经济向好,英国经济出现不稳的情况下,汇丰非但没有把全部重心放到亚太,相反还利用经济周期不同步所产生的估值差异,进一步加大在欧美地区的资源倾斜和投入,并购了当时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Midland银行,以较低代价为其日后发展为全球性一流银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银行业可以借鉴汇丰“走出去”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走出去”到外国当地市场,以并购或有机增长的方式开设网点,为包括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留学生和当地客户提供具有特色的与中国相关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实现资产在全球的均衡配置和地区结构的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走出去”也应因人而异,中国银行业不能盲目地、一窝蜂地、不加选择地一起向外扩张。对于一些已具有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并且以国际化为战略目标的银行,应该鼓励它们加大对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的资源投入和支持,力争在本轮金融危机之时,在亚洲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未来可能面临的区域危机做好准备。

   而对于那些在海外基本没有业务的银行,考虑到高昂的从头开始的运营成本和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则可考虑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向一些特色国家和地区扩张,不必都向欧美发达国家集中,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地区结构优化的效果。

   (师琰约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