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上升的惯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中国货币当局也应先行调整存款利率,以保证储户利益
【财新网】(特约作者 刘利刚)本周六(9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比原定日程“提前”两天,公布了8月份的经济数据,这引发了市场关于中国央行是否会在周末采取加息行动的担忧。
8月份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升了3.5%,比上月加快了0.2个百分点,也创下今年以来的高点。CPI 环比上涨0.6%,表明通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加速势头。我们认为,CPI上涨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食品价格出现了连续11周的连续上涨,造成了通胀数据的明显上升。从9月份的情况来看,食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放缓,但其上升的惯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同时,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4.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尽管PPI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但由于前几个月的增速较快,其对CPI的传导效应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食品价格将可能受到南方水灾造成的夏粮歉收的影响,因此,市场普遍认为的CPI将在第三季度见顶,也将成为一个疑问。
其他数据则保持着稳中向上的趋势。8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也符合此前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的走势。同时,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0998亿元,同比增长24.8%,比1-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的内需仍然保持着比较良好的上升势头。
此前一天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监测房价同比上升了9.3%,尽管低于7月的10.3%,但其月度环比增速几乎为零。这表明中国的房价同比增速尽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种下滑仅仅是由于基数原因。
正像我们之前所提出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实际负利率形势,中国的通胀率超过3%,但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却只有2.25%,这意味着储户将钱存进银行时,事实上遭受着“损失”。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储户在补贴银行和借款者。过多的流动性和“热钱”在经济体内循环,必然会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
我们认为,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情形下,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关注实际负利率可能对经济造成的较长时期内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已得到充分显现。即使很多评论认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形势仍不明朗,中国经济仍可能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中国货币当局也应该先行调整存款利率,以保证储户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储户的资产损失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公平,也将在较长时间内对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应起码在年内加息两次,并在明年继续加息进程,以保证实际负利率能够在明年初逐步转正。
作者为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