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再撒钱 放大债权国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 23:02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陷入债务怪圈的美国正将风险向债权国转嫁。

  几十年来,靠着印美元“过日子”,寅吃卯粮,在美国政府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即便是金融危机重创之下,这种习惯依旧如此。此前一轮的8000亿美元刺激政策已是债台高筑了,如今,奥氏又再次抛出近2000亿的第二轮刺激计划,看来这回印钞机的马力将又一次的被加大,债台也势必随之再加高。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目前所面临空前的财政赤字危机,根据之前公布的数字,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可能在今年创下历史最高的1.47万亿美元。

  俗话说,债多不压身。在债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的美国政府似乎并不着急,正想方设法地转嫁风险,让美元贬值就是他们认为的“一个不错的主意”。这种效果立标见影的,更是“一石二鸟”之计,不仅可以少还钱,而且还可以增加美国国内的出口。

  联想起奥巴马上台之前所承诺的“五年内让美国出口翻一番”,这就不无道理?此前一位美国在任的副国务卿来华访问交流时,曾有中国学者询问其对“五年内出口翻番”的看法时,这位副国务卿是这样回答:“五年内出口翻番不可能,但是美元贬值百分之三十就会没问题了。”

  可见,美国的政治家都基于这种考虑,那么,对于债权国来说,不图利息有多高也就罢了,可现如今还将落一个连本都难保的“下场”。这无意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事实上,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因此,大量贸易顺差带来的是货币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与之相反,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债务不但没有对其形成制约,反而成为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

  金融霸权剥夺债权国红利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多次成中美对话中的核心焦点。不过,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债务国向债权国进行战略制衡”的一种工具,中国应跳出“人民币升值论”的怪圈,通过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来寻求更大利益。作为美国第一大全球债权国的身份,才是中国制衡美国的根本所在。

  当前的“中美经济不平衡”,反映在经常账户上,就是美国巨额赤字与中国巨大盈余之间的不平衡。实际上,这种失衡更深层次反映的是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权利与利益分配上的严重失衡。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非对称的依赖关系。

  实际上,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成为继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国2009年共购入美国国债约20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报告(TIC)显示,今年3月份,中国增持177亿美元美国国债,增幅达2%,是去年6月以来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最大一次增持。目前,中国仍以895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位居美国全球第一大债权国地位。

  如此来看,倘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每升值百分之一,那么就意味着美国从中国手中偷走近90亿美元。然而,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称,张茉楠认为,正面临着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

  在结构上看,她认为,中国债权国地位是防御性的“官方债权国”(对外投资以储备资产或官方贷款为主要形式),而不是主动性的“私人债权国”(对外投资以直接投资、私人性质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为主体)。

  据统计,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34601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69.3%。在对外金融资产增量中,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296亿美元,证券投资增加2428亿美元,其他投资增加5365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24513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7%、16%和71%。

  而在收益率上,张茉楠指出,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却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

  所谓“斯蒂格利茨怪圈”,是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将本国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收益率3%~4%)回流美国资本市场;而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商品美元”,然后将这些“商品美元”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收益率10%~15%)。她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失衡的国际资本循环方式,它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中金融霸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红利剥夺。

  与此同时,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因此,大量贸易顺差带来的是货币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与之相反,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债务不但没有对其形成制约,反而成为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

  张茉楠表示,从货币构成看,美国的外国资产大多以外币计价,而其负债则几乎全部以美元计价。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制”不仅支撑其债务的国际循环,也能利用货币“估值效应”,通过债务货币化或变相贬值增加国民财富。

  统计显示,在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3%和83.6%。她认为,“美元本位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美国的“债务本位制”。一方面,作为货币发行国,美国可以通过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因此其主权信用风险的发展还可能会以隐性违约方式出现,即通过储备货币贬值变相违约其外债偿付义务。仅2002至—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对外大量进行长期投资获取巨大经济利益。与平均3.5%左右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水平(借贷成本)相比,海外投资(FDI)形成了高利润回报。2000年至2006年间,美国对外资产收益率高达20%。

  债权国应由被选择者向选择者转型

  债权和债务关系本应是国家博弈和互动的工具和筹码,当前是该思考中国如何扮演美国最大债权人角色的时候了。张茉楠认为,中国要将作为债权国的金融权力转化为国家政策工具,增强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和向外施压的能力。

  张认为,采取三步走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

  近期中国应积极建立境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一是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开放境内一部分人民币市场给境外合作的主体,这也是为了境外主体获得人民币和运用人民币的渠道;二是借助现在QFII管道让境外人民币回流国内;三是积极发展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真正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都可能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

  同时,推进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张茉楠认为,尽快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扩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理顺投资与储蓄不畅的转化机制,通过增加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重整,进而实现“藏富于民、藏汇于民”,巩固债权国的形成基础并提高财富效应。

  除此之外,张茉楠指出,减少债权投资,增加对外股权投资。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296亿美元,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而2007年、2008年的占比分别为4.8%和6.2%,说明我国对外资产结构有了积极变化,这将是未来的长期趋势。“中国要积极调整对外资产结构,通过资本的全球战略布局,将中国的资本优势转为制度、资源和投资的优势,完成由被选择者向选择者的转型。”张茉楠说,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寻求利益的重新分配。

  再抛新政 难挽美国经济颓势

  ■CUBN记者 孙先锋

  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病急乱投医的奥巴马,迫于中期选举压力,再次抛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

  在美国经济持续不振之际,极欲提振就业率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6日提出一项六年500亿美元的计划,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

  奥巴马当天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出席庆祝美国劳工节活动时公布了这一计划。

  在这个戒备森严,有着数千名支持者聚集的场合,他的每一句讲话都赢得支持者的欢呼喝彩,特别是在讲到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中产阶级美国便不能成就强健经济的时候,“我将时时刻刻坚持战斗,直到经济好转。”奥巴马说。

  公共建设计划是奥巴马定于近期公布的若干计划之一。奥巴马正在竭尽全力说服美国民众:其经济政策正在发挥效用。

  根据该计划,美国将在6年内重建15万英里公路;建设及维护4000英里铁路;修复或重建105英里机场跑道,并安装下一代空中交通控制系统以缩短飞行时间,减少航班延误现象。同时,奥巴马还建议创建永久性的“基建银行”,专门负责联邦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

  但经济学家质疑,奥巴马目前采取的任何措施或将不能为美国经济带来很大改观,奥巴马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些政策更多的是期望通过此举缓解政治上的压力。

  鉴于民主党在今年11月2日国会选举中可能遭到选民的惩罚,奥巴马当前面临重压,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创造就业岗位,降低目前9.6%的失业率,即使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其已经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虽然奥巴马宣称,该计划会“立即”创造一些就业岗位,但当地媒体报道源引,奥巴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表示,提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不会立即对经济产生影响,并称首批就业岗位最早将在2011年才会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政府目前所面临的财政赤字危机,也为质疑者提供了理由。根据之前公布的数字,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可能在今年创下历史最高的1.47万亿美元。

  新政难改美国经济颓势

  白宫对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方案能否给美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力量态度谨慎,其此前对外称,不会有像奥巴马2009年签署的8140亿美元紧急支出一揽子计划那样的第二个刺激计划。这个说法被普遍认为对美国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设了限。

  近期美国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不管是房地产、消费还是制造业数据,都传出疲软的信号。上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个人收入增长依然迟缓,仅增长0.2%,远不及市场预期,表明占经济70%的消费仍不容乐观。前不久美国发布的二季度GDP修正数据显示,上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从2.4%的初值大幅调降至1.6%,显示经济动能显著丧失。本月3日,美国将发布备受关注的8月份非农就业报告,外界普遍预计,失业率将回升至9.6%的高位。

  面对经济的低迷,多位知名经济学家近期都发出了新一轮刺激的呼声。诺奖得主克鲁格曼6日表示,美国经济需要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规模要和去年2月的前一轮刺激相当。

  “当前的每一个信号都指向加大开支的需要,”克鲁格曼在电视访谈中说,“经济依然受到压制。”他表示,上一轮经济刺激的效果正在减退,最强的刺激效果出现在去年第四季度。

  克鲁格曼建议,政府接下来可以考虑花钱投入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有类似的建议。斯蒂格利茨前不久警告说,美国经济面临“贫血”的复苏,并可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疲态,政府需要启动新一轮“经过更好设计”的刺激措施。“很明显,美国需要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斯蒂格利茨说,“而且新的刺激措施需要更好的设计,需要集中于拉动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域。”

  不过,市场人士也指出,在眼下各界对经济大幅降温的担忧再起的敏感时期,奥巴马亲自出面宣布将采取更多刺激措施,对民众和投资人的信心将有极大的提振。

  同时,分析家也提出怀疑,认为奥巴马难以启动规模足够大的一揽子计划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李迅雷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奥巴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些政策更多的是期望通过此举缓解政治上的压力。

  李认为,每年还不到100亿美元,规模太小了,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对经济也几乎不会有什么拉动。“从规模上讲,这个计划可能对就业有些许帮助,但解决不了太大的就业问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日前表示,如果经济复苏有受到威胁的迹象,美联储将不得不考虑采取进一步的刺激措施。

  “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所谓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妄图用他们惯常的伎俩解决当前经济危机问题,即在干预的基础上强加更多的干预政策。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他们仍然坚持已见。毫无疑问,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他们会搜肠刮肚地用那套理论试图解决危机问题。经济仍将持续萎靡不振,个中原因不言而喻,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根本无法解决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迎面而来的只会是空洞无物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以及更多无法偿还的债务。”这是美国讲真话的众议员罗恩?保罗为《清算谎言经济学》一书中所作的序言。

  在奥巴马此前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不久,罗恩?保罗写下了上述序言,不幸的是这一切被他言中了,美国经济仍没在大规模的干预政策下摆脱新增长的颓势。可见,此番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也更是如此,将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泥潭之中。

  中产阶级复苏路途艰难

  随着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奥巴马面临着11月2日中期选举之前在拉动增长和就业方面拿出具体成果的压力。鉴于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依然企稳在9%以上,制造业形势也不明朗的情况,在11月的选举中,奥巴马可能遭受对接近两位数的失业率感到焦虑的选民的惩罚。

  9月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美国8月份非农就业数据显示,尽管8月私营领域就业人数增加6.7万人,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从7月的9.5%上升至8月的9.6%。

  但奥巴马随后在白宫发表讲话称,美国的经济前景会更加光明,新公布的美国8月就业数据显示,私人领域的就业明显增加。他相信美国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此之前,奥巴马在最近一次的每周电台广播中就表示,希望延长针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规模数十亿美元的减税政策,并且正在考虑采取措施改造美国的基础设施。

  奥巴马指出,政府在去年金融危机中推出的81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地阻止了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

  “我们到目前为止所采取的措施已经为经济‘止血’,但要强化美国经济,依靠的是其他措施,这些其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中产阶级走上复苏道路。”奥巴马说。

  事实上,奥巴马让中产阶级走上复苏的想法是不错的,上世纪以来,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一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这种趋势近些年来却发生了逆转。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收入两级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强,全球中产阶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缩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本轮刺激经济方案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失业率的问题,从而带动中产阶级的复苏。奥巴马的刺激措施能够直接见效的就是增加公共支出用于基建。

  不过,张认为,这只是一种好的想法,中产阶级正走向衰落的边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不断攀升的失业率以及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全球中产阶级正在面临坍塌的危机,橄榄型社会有向“M型社会”演变的趋势。

  所谓的“M型社会”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强者恒强,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样,整个世界分成了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但是中间就忽然陷下去形成了坍塌。经济增长的收益流向了富人阶层尤其是富人中的巨富阶层,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出现了“集体向下沉沦”。

  在张茉楠看来,此次经济危机给中产阶级带来更加沉重的打击,累计失业人数超过800万人,多达200万美国家庭由于无力支付房贷而失去住房。此外,中产阶级面临的困境除了来自经济衰退因素以外,还与联邦和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公共服务投入减少有关。

  据统计,自1970年以来,虽然美国中产阶级花在衣服、食物、生活用品和供车上的费用有所减小,但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税收费用的增长大幅增加。特别是子女抚养和教育费用成倍增长。近30年以来,美国的大学教育费用增加了43.5%,是中等收入者收入增长的3倍,而自2000年以来,普通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学费和其他费用上涨了7.6%。三分之二的大学学生需要通过贷款完成学业,学生贷款中值为1.93万美元。39%的35岁以下的欠款人需要至少十年才能还清贷款,四分之一因为欠债而推迟看病,14%的人为此推迟结婚。

  经济学家普遍担心,失去中产阶级的消费动力,美国经济复苏将遥遥无期。陷入困境的美国中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中产阶级出身的奥巴马总统。而奥巴马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同时也着手“拯救中产阶级行动”。

  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组建了由副总统拜登领导的专门机构“中产阶级劳工家庭特别小组”,研究为美国中产阶级特别是下中阶层提供支持。

  2010年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出将他的经济政策重点转向创造就业、改善社会福利,以帮助陷入困境的美国中产阶级。但其政策实施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张国庆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奥巴马这么做主要是因为美国中期选举马上就到了,现在的民调显示民主党落后,悲观的说法是民主党将丢掉众议院。一旦丢掉国会,奥巴马将来执政就非常困难。奥巴马现在宣布这项计划就是要表明一种态度,要解决就业问题,以此来刺激中产阶级消费动力。

  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最大的意见还是经济,折腾已经快两年了,经济没变化。如果奥巴马能够在最后的两个月有所表现,或许能挽回一些选票。

  如此来看,即使计划在国会很快得以通过,但真正创造就业最快也得明年。这个计划追求的是政治效果,主要是针对低就业率,对经济的刺激不会太大,“如果说铺点路就把美国经济振兴了,那太不现实了,那样的话,振兴经济也太容易了。”张国庆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