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无核产业第五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15:14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产业机遇时不再来

  世界强国史表明:后崛起国家若想超越先崛起国家,必须掌握时代的核心技术。16世纪,葡萄牙人掌握了航海核心技术,率先成为世界强国。其后,荷兰人掌握了造船技术,英国人掌握了机械制造,德国人、美国人掌握了电气、冶金核心技术,它们都先后成为世界强国。但掌握核心技术不能单凭战略妙算,因为后崛起国家超越先崛起国家必受其技术垄断掣肘,若没有超越的历史契机,再好的妙算也不可能实现独立发展,所以历史契机就成了超越的天时。

  我们把能促使老技术体系更新换代的新理论、新技术的萌芽称为变革机会。变革机会就是后发超越先发的历史契机。

  “二战”前,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电子管模拟电路技术,应用领域是广播与通信。“二战”中发明了雷达与电子计算机,电子管数字电路技术萌芽。“二战”后美国发明了可替代电子管的晶体管,以及可替代分立电路的集成电路,借助这一系列变革机会,美国掌控了电子信息核心技术。欧洲各国和日本利用美苏冷战的机会不仅从美引进了先进技术,还摆脱了对美依附,各自发展了盒式录音机、录象机技术,并掌握了美国民用技术,日本还独立发展了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技术。

  回顾历史,一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技术有两种机会:一种机会是引进,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产业转移;其二是政治需要。前者是自然过程,后者是人为过程。另一种机会是借助变革机会自主开发。获取他人的不可能是最核心技术,借助变革机会自主开发时才有可能掌握最核心技术。

  因IC技术是集材料、元器件、电路、整机技术于一体的平台技术,各相关分立技术的变革机会都会推动IC的技术发展。所以在IC集成度和精细分工等方面经常出现变革机会,给了他国赶超美国的天时:20世纪60年代,IC制造技术提升,给了日、韩发展机会;20世纪80年代,IC技术分工细化,给了台湾地区发展机会;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全面替代模拟技术,欧洲借助这个变革机会突破了美国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垄断。这几十年中,当以美、日半导体角逐最为精彩。

  美、日争夺国际半导体产业主导权的竞争由来已久。美国自1947年发明晶体管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曾长期主导国际半导体产业。日本半导体技术虽来自美国,但一直伺机超越。1979年底,日本借助存储芯片的变革机会——16K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开发占据了42%的国际市场。随后几年,日本在微米技术领域超越了美国。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日本迅速发展了模拟音视频技术,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这一时期,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不断。

  当日本人陶醉于胜利之时,一个新的变革机会——微型计算技术悄然降临。美国人紧紧抓住了这个反超机会。借助数字技术,美国半导体在亚微米、深亚微米技术竞争中战胜了日本,1992年国际市场份额上升为43.8%,日本回落至43.1%。至今,美国开发的纳米级系统芯片依然是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总之,老技术体系的更新换代总是由某个类似云中月、雾中花的变革机会所引发的,从表面上看,这个机会是客观条件,对所有国家都机会均等,但因为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国抓天时的能力肯定也不均等,这里还有一个人和问题——主观条件。

  只有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国家才有可能实现超越发展。韩国液晶显示技术、印度软件技术和中国台湾地区计算机制造技术雄踞世界并非偶然,而是在变革机会出现时有人为之努力。

  (作者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黄鹤”战略研究组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