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依托科技创新 央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04:26  金融时报

  记者 牛娟娟

  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工作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也是引导、促进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做好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工作,对改进全社会金融服务水平、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0年9月9日,备受瞩目的2010年中国国际金融展于北京开幕。展览会上,人民银行将集中展示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正是这些凝聚着科技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科技成果的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近年来央行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履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能,在推动征信管理条例出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6年下半年,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委和商业银行配合下,人民银行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10年2月底,全国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01.1万户,累计已有18.7万户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10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18065亿元,累计获得贷款总额30423亿元。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于2006年建成并正式运行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和融资租赁登记系统也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7月上线运行,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登记和查询服务,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09年12月末,全国有2372个县(区)开展了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2105个县(区)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全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共为1.1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其中7318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中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达6692万户,贷款发生额超过202万亿元,贷款余额为9582亿元。

  国库服务贴近百姓

  从“企业退税直通车”等特殊支付到“粮食直补”等林林总总的日常百姓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库服务功能的丰富给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少实惠,也让以往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国库系统变得触手可及。

  近年来,人民银行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库”的目标,在国库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三大系统为基础的国库业务管理系统的架构已初步形成。具体看,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为纳税人提供了各种纳税申报与缴税便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在几秒钟内实现税收的纳税申报、缴款全过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以后,各级次的预算收入可直达目的地国库,县级国库收纳的中央预算收入,从以前的2-3天报解至总库,缩短到几秒钟;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将各级国库的收支、库存、退库以及企业纳税等数据统一采集、存储、整理、加工和展示,并能及时查询全国各地区、各个国库、不同级次的国库收支存数据,以及联网纳税企业缴税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国库的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全国共有30个省市49个地市513个县的国库部门办理了涉农补贴、家电下乡、抗震救灾等180多种政府补助资金项目的直接支付业务,拨付资金超过1000万笔、90多亿元,使政府的补贴资金从国库到农民、受灾群众实现点对点发放。而目前,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已经推广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累计办理税收缴库业务6000多万笔。

  支付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如果说资金是维持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血液”,那么支付体系无疑是承载、疏通“血液”的通道和载体。支付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支持金融创新、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我国支付清算系统运行平稳,维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系统功能和布局日趋完善。在认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吸收市场创新的同时,我国立足国情,不断完善中国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体系,扎实推进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并力求实现支付清算服务和监督管理有机结合。

  在支付系统推广运用方面,人民银行按计划推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推广建设工作,努力推动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均衡发展,高度关注小额支付业务以及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使用,同时还加强了对支付清算系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金融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

  金融危机发生后,突破传统的统计方法,弥补统计信息缺口,及时获取高频实体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共识和对金融统计工作的要求。为顺应国际形势,近两年来,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工作有效地完成了对金融业及经济其他领域的调查、统计、分析和预测,金融统计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明确了中央银行构建“全面、统一、协调、敏锐”的金融统计体系的框架。

  在加大金融标准化工作力度方面,人民银行把标准建设作为推进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抓手,探讨通过认证管理等方式加强标准的“落地”,夯实金融标准化基础。今年以来,随着《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贷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等标准的接连发布,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有效推进,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工作也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做好后台保障积极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为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支持人民银行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管理,人民银行建设了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RCPMIS定位于以信息采集和事后监测为主,并兼有一定管理功能的系统,支持人民银行对跨境人民币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为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与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数据交换,实现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合力监管。RCPMIS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专门针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而建立的系统。

  该系统于2009年7月在5个试点城市正式上线,接收银行上报的跨境业务信息;8月30日与海关总署联网,接收海关报关单信息;12月8日向税总、海关总署发送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2010年3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人民币跨境收付系统的使用。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RCPMIS已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面积推广。可以预见,未来RCPMIS将依托自身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务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人民银行依托科技创新,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必将推动央行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更大发展。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