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志刚:合作应对挑战 实现绿色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 15:01  中国网

  中国网9月8日讯 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闭幕式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刚代表第一专题发言。

  以下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刚发言全文: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第一专题组的主题是: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绿色增长。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承办。专题分为两节,共有10位代表先后发言,4位代表参与互动发言。大家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和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综合起来,发言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金融海啸教给我们什么

  有学者认为,此次危机的根源是发源地国家低估了高债务和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风险;新兴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打理好自家事务”的理念使政策集中于短期;在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国内层面,这样的体系不具备应对跨国界危机的能力。

  另一些学者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是危机发源地国家长期滥用国家信用,利用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用双赤字政策促进发展和维持高消费;信用评级机构利用垄断地位,掩盖信用风险,误导国际资本流向。铸币税给铸币国带来了极大的利益,贬值给美元持有者带来巨大的风险;世界经济安全不能建立在单一货币的基础上。

  大家认为,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办法,各国首先要努力把自己的经济搞好,这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危机后加强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亟需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观念转变。学者们指出,为预防危机再次发生,应当加强对金融业的全面监管,加强对全球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降低杠杆率,防止非理性繁荣,重建银行与资本市场防火墙;要建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体系,打破对信用评级的垄断;对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金融运行应由更具广泛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监管;应逐步建立相互竞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专家们普遍认为,开放的贸易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应加块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早日达成平衡的结果。学者们认为,在20国集团主持下制定全球性金融和经济规则非常必要,20国集团应当机制化。学者们希望,各经济体的决策者们应有全球视野,高瞻远瞩,谋划未来。

  二、化危为机,扩大绿色经济合作。

  专家们认为,实现绿色复苏是战胜危机的根本出路,强调保护环境,重视低碳技术,实现绿色发展,倡导摒弃绿色壁垒,推进全球经济技术的合作,发挥民间智库,推动全球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作用。有学者建议,中国政府从财政上给予绿色产能投资一定的补贴,提高环保的标准和资源的价格,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于绿色产能,有利于形成绿色产业拉动内需,进入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有专家认为,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绿色的金融,而绿色金融应该构建一个政策性的融资体系,打造在市场环境下,多方面形成合力的风险共担机制,把“消耗型”的资金投入,转为“循环型”的持续运用。

  三、对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专家们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地区,为减缓全球金融危机与促进复苏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扩大内需的方针既是正确的决策,也给世界共享带来希望。全球金融危机也使中国经济中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保体系不健全,环保制度建设缓慢,资源要素价格长期调整不到位,政府高投资拉动需求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显现。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应该加快转变。有专家建议,应该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形成以居民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深化政府的改革,提高创新水平,建立有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决定的要素价格形成体系,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有专家建议,既要有序推进城镇化,又要加快建设好新农村,还有专家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规划在市场挑战下是指导性的,应该淡化GDP的指标,建立综合的经济增长指标体系,重点将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消耗等质量指标纳入。有专家建议,中国人口红利效应正在消失,出现未富先老的状况,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政府可以适当举债,减持国企股份,用于社保支出,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等等。与会人士真切地感受到,会议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旨,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共同的心声,国家领导重视,各国政要出席是论坛成功的前提,各国学者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积极参与是论坛成功的基础,唯感不足的是要求发言的人众多,发言时间太短,我们期待着这种组织充分,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论坛再次召开。谢谢!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