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粮食安全隐患凸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 00:20  中国经济周刊

  张锐

  以涨停的方式创造了23个月以来的新高,7月份的价格涨幅创造了40年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正在上演着一场精彩的牛市行情。虽然从目前来看,小麦价格的暴涨只是来自于自然灾害的直接推动,但由此所引起人们对粮食危机的担忧却不可忽视。

  “疯狂”的小麦

  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依旧处于低迷状态,甚至在6月份创下了9个月以来的低点。然而,步入7月份的全球小麦价格开始一飞冲天。8月5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下称“芝加哥期交所”)12月小麦期货价格以每蒲式耳(1蒲式耳=27.216公斤)7.6475美元的价格报收,刷新了此前23个月的高位;同日,欧洲小麦价格上涨逾12%,触及每吨236欧元,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7月份小麦价格的月度涨幅。较之6月低点,芝加哥期交所小麦期价上涨幅度高达80%,整个7月份累计上涨42%,超过有记录以来1964年38%的最大月度涨幅;同时,欧洲市场小麦价格自6月底以来上涨将近50%,创3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小麦价格的暴涨随即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跟风上涨。资料表明,从7月初开始,玉米期货价格至今累计涨幅接近20%,大豆期货价格累计涨幅也达到了12%。不仅如此,目前小麦价格暴涨已经打破了小麦、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同时大豆、小麦比价也偏离均值。从比价关系来看,目前大豆小麦比价偏低,而小麦玉米比价偏高,大豆及玉米价格后期可能存在补涨需求。

  以小麦价格暴涨为导火索,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可能上演普涨的行情。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署公布的数据,全球主要农作物价格指数在7月为166点,仅比2008年的最高值低11%。由于粮食是“货币的货币”,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快速传递到中下游食品加工企业,从而推高各种食品价格和饲料价格,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都还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美欧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均在低位徘徊,但经合组织(OECD)预计,未来10年,谷物、肉类和乳品的平均实际价格将高于1997年-2006年的水平,食品价格对于通胀预期将产生更大影响。

  肆虐的天灾

  今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的肆虐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粮食主产区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的结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与预期。

  黑海地区是遭遇高温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干旱天气引起的连日大火吞噬着俄罗斯西部的大量农田, 1000万公顷即20%的耕地面临绝收。受此影响,今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较去年缩水了20%左右,俄罗斯政府也将小麦收成预估从9000万吨调降至7000万吨~7500万吨。由于一直以来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小麦的减产必然导致出口的缩减。据俄罗斯谷物联盟预计,俄罗斯小麦出口将从去年的2140万吨下降至今年的1500万吨。

  与俄罗斯一样遭遇旱灾的还有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估计,该国今年的粮食收成约为1450万吨,比上一年度下降三成。由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大麦出口量几乎要占全球出口总量的一半,世界粮食市场上的大麦供给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除了旱灾以外,水灾也成为了今年袭击粮食产量的又一祸害。据悉,由于受到暴雨的影响,加拿大的小麦产量预料较上一季减少36%,并将创下2002年来的新低。同样,由于大暴雨冲洗了印度北部的很多露天粮库,致使该国发生了5%~10%的谷物损失。另外,在洪水的肆虐之下,巴基斯坦的大片小麦产区沦为一片汪洋。

  作为世界粮食主产国和出口国的中国,今年先后遭受了旱灾和水灾的双重袭击。据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统计,受其影响,中国今年夏粮总产量为1.23亿吨,比去年减少39万吨,7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

  基于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分析,联合国粮农组织将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预期下调至6.51亿吨,减少了2500万吨;与此同时,国际谷物理事会也将2010至2011年度全球谷物产量预估调降至6.51亿吨,比2009年-2010年度的预估下降2600万吨。

  粮食危机再现?

  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唤起了人们对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记忆。但与2007年-2008年的全球粮食市场状况相比,目前世界所面临的处境要好得多。

  一方面,接连两年的粮食丰收后,粮食库存生态得到了大大改善,而在2007年-2008年,由于从澳大利亚到加拿大的一批国家广泛欠收,当时谷物存货几乎耗尽。另一方面,2008年,国际油价飙升至150美元/桶,为了制造乙醇和其它生物原料,人们耗用了大量玉米和油菜籽等农产品。但目前,降低的国际油价使得对生物原料的需求降低,用于生产生物原料的农产品数量也将会相应减少。

  不过,干扰和恶化全球粮食市场的力量依然可能爆发,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恐慌性购买。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印度等国正在酝酿粮食补库存计划。此外,受小麦暴涨的影响,埃及等北非国家和部分中东国家已经进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抢购粮食。这种市场的超买行为很可能使粮食供给状况趋于紧张。

  ——出口禁令。为了保证本国粮食安全,日前俄罗斯政府决定,暂时禁止粮食及粮食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也在讨论是否禁止本国的谷物出口,乌克兰也在日前取消了数单小麦出口合同。这些以求自保的行为尽管无可厚非,但必然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可能给粮食价格上涨火上加油。

  ——投机行为。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欧美日等国依然维持着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市场流动性仍显充分。充足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的成本,也增加了游资在粮食市场囤积居奇和伺机炒作的能力,全球粮食市场的投机风险正在逐步放大。

  依靠着全球粮食相对充裕的库存以及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的增产能力,全球粮食危机虽然从短期看不会出现,但未来粮食安全依然存在着多种隐患。

  首先,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自1990年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只增加2.3%,而人口增长了10%。据联合国测算,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5亿增长到90亿,相应地全球粮食产量必须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因人口增长等因素而不断增加的需求。

  其次,与历史最高储备相比,世界粮食储备处于较低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目前世界粮食库存已由2002年度的30%下降到不足消费量的15%,为30年来最低。同时,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只够人类维持50天左右,大大低于2007年初的169天。

  再次,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粮食增产速度。目前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在18亿吨到20亿吨,缺粮最严重的国家正是那些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第四,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不均。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少数发达国家生产过剩,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粮食700多千克,发展中国家则不足300千克,粮食分配与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第五,贫穷国家特别是缺粮国的粮食供给形势仍然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称,低收入缺粮国家的谷物总产量除了中国和印度有所提高,其他国家的粮食产量均有所减少。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