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碳交易在国际博弈中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19:10  中国联合商报

  ■CUBN实习记者 刘杰 北京报道

  “10月份,联合国第四轮气候谈判将在天津开幕,在这轮气候谈判中,中国将为推动全球节能减排,发展碳交易市场再尽一把力。但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总体还处于前期的探索尝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组组长沈一扬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中国在行动

  据了解,在《京都议定书》的3种发展机制中,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受益的就是CDM(清洁发展机制)。2010年,全世界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石油市场的总量,而中国将占据其中三成以上的份额,最主要就是CDM项目的交易。因此,中国发展碳市场,当前就是要大力发展CDM项目。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其中CDM市场发展相对比较好。”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CDM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强表示,目前中国总体上还处于碳交易市场的尝试阶段,需要通过一些低碳试点项目运营来探索中国的碳交易模式。

  今年8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宣布“五省八市”作为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试点。对此,沈一扬表示,发展低碳试点为国内碳交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信号,但中国的碳交易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涉及碳交易政策、交易平台、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模式、利益分配、项目核证、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中国发展CDM市场有其必然性。CDM市场的发展带来的资金收益为推动企业的设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新动力。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主任陈柏宇认为,大力鼓励民间参与碳交易,推动民间和政府在碳市场分享成果将是推动节能减排的又一个新动力。

  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CDM项目有两千多个,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注册通过的有900多个,世界排名第一。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CDM项目的比例肯定会降低,总量也会减少。这就需要国家有良好的策略来应对碳市场未来的变化,助力碳市场发展。

  2008年以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成立,中国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体系的第一步。截至8月底,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各类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累计成交金额接近60亿元,相关的碳交易机制日趋走向成熟,已初步构建成为全国性的环境资源类交易市场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已经推出了中国低碳指数、熊猫标准,并建立了绿色发展联盟、北京国际碳金融研究院,推广碳交易的理念,促进相关机构的能力建设。

  难逃国际市场阴霾

  据悉,7月份美国气候变化法案在国会遭遇“滑铁卢”,欧洲经济何时走出低谷尚未可知,《京都议定书》也将在2012年失效。

  另据了解,去年,全球自愿性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总额为3.82亿美元,其平均价格为每吨6.4美元左右,均比2008年相比下降了48%和13%;7月30日,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第55次会议上,又有22个CDM项目被“枪毙”。

  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陷入僵局、欧美各国等拒签新的CDM项目的背景下,国际碳交易市场呈现下降的势头。

  “目前的国际形势不明朗,急盼在10月份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和今年底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得到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沈一扬表示,碳交易市场受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国家政策影响很大,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签署了强制减排协议。在目前美国没有签署强制减排协议的情况下,欧洲成为除中国之外推动全球碳减排的主力。全球碳市场的买家也主要集中在欧洲。

  沈一扬还表示,完善国际碳交易体系关键还要看国际社会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并从国际碳交易的确定总量、分配、核证注册、交易、惩罚五个环节来推动碳交易市场的体系建设。

  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缺乏第三方的量化审核,国际气候变化框架进展迟缓,导致国际社会对碳减排市场发展缺乏足够信心。

  “中国碳交易市场依然难逃国际市场阴霾。”沈一扬说。

  乐观面对未来

  虽然碳交易市场前景不甚明朗,但沈一扬对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表示,发展碳交易市场规模做大比做小好,早做比晚做好。2012年中国航空公司进出欧洲将支付温室气体排放费,面临巨大碳减排压力就是明证。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毋庸置疑。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碳市场也是大势所趋。碳市场的未来是明朗的,亚洲开发银行对碳市场的前景更看好,现在亚行积极购买碳指标就是为碳市场未来投下一张信任票。”沈一扬说。

  陈柏宇表示,近两年的气候和地质灾难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迟缓敲响了警钟,即使2012年《京都议定书》终止,“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变化谈判的规则有可能改变,但发展碳市场这条主线不会变。

  陈柏宇认为,目前尚未真正形成全球统一性碳交易市场体系和金融中心,国际政治和金融博弈正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显现,碳市场的出现为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提供了一个契机。

  据悉,虽然美国和澳大利亚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芝加哥碳交易所和澳洲国家信托也如期成立,欧盟排放权交易制和英国排放权交易制在区域碳交易领域拔得头筹。这四大交易所都在积极推动区域性碳交易业务扩展。亚洲国家中有新加坡碳交易所进行远期合约。韩国、印度、阿联酋等亚洲国家也正在筹划本国的碳交易体系。

  谈到中国碳交易的未来发展,陈柏宇主任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模仿“银监会”(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一个“碳监会”,即是碳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大批专家学者从制度建设上规范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可以更好的推动中国碳市场的发展。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