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外储多元化投资见成效 助推有效汇率形成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07:39  中国网

  助推人民币有效汇率形成机制

  中国外汇储备增持日韩国债的策略近期收获颇丰。今年上半年,中国在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加大了对周边亚洲国家国债的购买规模,目前看来,中国外汇储备增持日韩国债都实现了正收益。

  中国着手改变外汇储备各币种的比重,除分散经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外,外储多元化也有助于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一揽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形成机制。不过,由于日元随时可能发生逆转,中国外汇储备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增持日本国债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国外储很有可能在9月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此外,也不排除中国未来继续增持韩国国债。

  增持非美元货币

  上半年中国购买的日本国债达到创纪录的1.733万亿日元(约合20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5年全年购买日本国债规模的7倍。其中,中国于5月、6月就分别增持7352亿日元和4564亿日元日本国债。从6月至今日元上涨了约11%左右。尽管日本10年期债券收益率非常低,低于1.5%,但日元升值提供了一些补偿。

  此外,今年上半年中国还增持韩国国债111%,规模高达3.99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截至7月,中国今年净买入2.84万亿韩元韩国债券,成为仅次于卢森堡和美国的第三大韩国债券净增持国。韩元较4月份低点的升幅也接近7%。而韩国国债的收益率不仅远高于日本国债,甚至高于美国国债,如此算来,中国增持的韩国国债也取得了浮盈。

  中国

外汇储备上半年的盈利情况也可在统计数据中得以验证。外汇局近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780亿美元,同比增长8%。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中国在上半年增持日本、韩国国债,主要目的是出于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考量。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45万亿美元,如何实现外储保值增值,是储备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

  实际上,今年5月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减持美国国债,分散至欧元、日元等资产,除增持亚洲国家国债外,中国外储还在今年7月购得至多4亿欧元的西班牙10年期债券。

  助推有效汇率形成机制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着手改变外汇储备各币种的比重,除分散经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外,外储多元化也有助于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一揽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形成机制。

  央行并未公布一揽子货币中各币种的权重。不过篮子货币选取及其权重主要考虑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权重,以及外债来源比重结构、外商投资因素和转移类项目收支等。其中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

  据外汇管理部门人士介绍,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我国基本与全球情况接近。

  2005年以来的汇改,实际上仍然挂钩美元并未真正实现一揽子货币的形成机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元在一揽子货币中的比重太大。

  银河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现在形势正发生变化。欧盟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开始实施人民币结算,我国还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为更大范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做了很好的铺垫。人民币实现真正意义上、一揽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形成机制的时机逐渐成熟。特别是央行增持日本国债,使一揽子货币中日元的比重更接近贸易总量的比例,有利于合理的各币种比例有效汇率形成。购买西班牙国债除了危机中的援助以外,也增加了我们外汇资产中的欧元比重。

  6月19日,我国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改,强调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此后6月、7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分析师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对美元回升,这些货币在中国货币篮子中占一定比重,从而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升反降。而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软,也与近期美元反弹、人民币保持对一揽子货币稳定有关。

  左小蕾认为,现在中国重启汇率机制的改革,采取了不同于上次对美元单边升值后仍然挂钩美元的做法,而是合理调整储备货币比重的比例,减持美元计价资产,增加非美元计价资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揽子货币形成机制,逐渐摆脱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纠缠和

人民币汇率的“被操纵”的尴尬。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