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粮价上涨未必引发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 15:37  财新网

  除非有极端情况,政府不必直接干预粮价【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农业研究专家党国英表示,中国控制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前景乐观,粮价上涨未必会引发通货膨胀。他还表示,由于成本上升,农产品涨价有合理性。除非有极端情况,政府不必直接干预粮价。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在其财新网博客发表的《关于粮食的“大道理”》一文中,表达了这一观点。9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为题刊登了该文章。

  他在文章中指出,遇到今年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下降,完全可以让粮食涨一点价,增加养殖业和工业的用粮成本,使刚性需求很强的口粮供应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市场调节。除非有极端情况,政府不必直接干预粮价。而且中国有大量粮食库存,且政府调节手段强大,根本无需担心粮食短缺问题。

  党国英解释称,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并未有引起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重大颠覆,就很难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

  他进一步解释,如果农产品成本上升,会引起农产品供应减少,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会发生变动,即使需求不变化,农产品价格自然会上升。这种上升有合理性;如果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会造成后续农业生产的持续减产,农产品供需的积极平衡也难恢复。即使粮食价格涨了,如果货币政策得当,消费者可能减少其他消费,导致其他商品的价格下跌,社会总需求不一定增加,从而通货膨胀不一定发生。

  他还强调,如果粮食短缺的舆论,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消费者动用储蓄,导致商家炒作或囤积居奇,才会引起通货膨胀。

  据9月1日《人民日报》披露,中国的农产品轮番涨价。先是绿豆、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飙升,再是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价格较快上涨。今年小麦收购价突破每公斤2元,随后的早稻开秤价超过1.9元,玉米收购价已升至2.01元。而中国主要粮食收购价几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4元到1.7元之间。■

   (财新记者 马媛)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