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
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不一定是成长,也可能是停滞。
随着基金半年报披露完毕,整个基金行业在2010年上半年的发展状况得以基本呈现。受制于股票市场的重挫,基金净值受损严重,行业规模较去年年底也大幅缩水。其中,偏股型基金净值折损严重,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大幅赎回。
基金的竞争格局变化不大。前十名名单不变,座次上下微调。“强者恒强”的局面继续维持,大公司管理费收入不降反升,小公司依旧在亏损线上挣扎。
而基金公司的各项成本并没有随着这个行业的进一步成熟而降低,上半年基金各项费用约占管理费的75%。
偏股基金损失大
基金中报数据显示,整个行业的净值亏损严重。
Wind资讯统计中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所有基金公司发行的587只公募基金共管理20682.66亿元资产净值。较去年年底的25819.45亿元,其净值减少达到5136.79亿元,较去年年底减少幅度约为20%,也少于去年中报披露的22389.66亿元。
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出现份额、净值同步减少的情况,两者的减少量均超过1500亿元。偏股型基金的数量和总份额都有所增加,但净值损失却超过3000亿元,是整个基金行业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偏股型基金总净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业绩不佳造成的亏损。数据显示,在所有偏股型基金中,除了嘉实主题实现5.18亿元的盈利之外,其余所有偏股型基金均出现亏损。其中,投资于大盘的一些指数基金亏损最为严重,譬如作为两市最大的基金,嘉实沪深300亏损102.78亿元,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基金公司管理的总资金量。其余的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等指数基金也亏损严重。
不过,在全行业净值折损的情况下,整个基金行业各个公司的竞争态势基本维持,“强者恒强”的局面愈加明显。譬如,华夏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2164.73亿元,市场占有率基本和去年持平。但嘉实、易方达等基金的管理规模占比却有所上升。整个行业继续向大公司集中。
除了一些中小型公司,如华商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成为行业“黑马”外,大型基金公司结束了“跑马圈地”的爆发性竞争,影响各公司的因素也逐渐增多,包括产品设计、销售策略、业绩等多种因素综合,使得基金公司间的竞争开始转入“消耗战”。
成本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个基金管理的净值规模在不断下降,但基金的管理费并没有随之减少,反而出现了增加。
Wind资讯数据显示,已披露中报的60家公司中,上半年共取得管理费收入148.95亿元。而去年全年收入为285.23亿元,去年同期的管理费收入仅为125.43亿元。
这其中,大公司的收入增加愈加明显。譬如,在没有发售新基金的情况下,华夏基金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达到16.24亿,占整个基金行业管理费收入的十分之一。去年同期的管理规模为2243.72亿元,较现在多出约80亿元,其管理费收入却仅为12.08亿元。
易方达、嘉实、南方、博时等基金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分别为8.03亿元、7.99亿元、7.35亿元、6.76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6.3亿元、6.2亿元、6.9亿元和6.6亿元。可见大公司管理费增长高于行业整体增长。
收入有所增长,并不意味着基金公司就可以落袋为安。数据显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交易费用等各项成本居高不下。记者统计所有基金费用情况显示,上半年基金支付给银行的托管费为27.45亿元,去年同期仅为23.78亿元。
此外,整个基金行业上半年的客户维护费达到21.32亿元,销售费用为8.32亿元,交易费用达到55.55亿元。
上述所有费用之和达到112.64亿元,约占整个行业管理费收入148.95亿元的75.6%。这也就意味着,不包括人力成本等公司运行成本,整个基金行业的利润率不到管理费的四分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的利润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行业还是处在一个较低层次的消耗战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