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马宇飞
研究报告潜规则的泛滥促使监管层出手打击,7月29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挂出通知,称“为规范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就《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全面征求意见。如今征求意见稿发布已近一个月,但该初步方案却引来了券商颇多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应同时披露其自营盘在报告个股上的仓位。
业内人士直言,由于各方尚存在一定分歧,尽管征求意见稿披露已有一个月,但距离最终确定恐还需时日。
新规剑指行业潜规则
对于证监会此次出手,坊间均认为主要是为了斩断利用研究报告进行内幕交易的行业潜规则。此番“整风运动”不但针对分析师与私募大户的勾结,还直接将旋风刮向了券商内部,直指券商自营盘。
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对具体某个股票做出明确估值和投资评级的研究报告,须在该报告发布日,披露截至当天报告发布方持有该股票的数量、市值及占公司自营投资总额的比例。同时,该报告发布当天及下一个交易日,发布方的自营投资不得进行与研究报告观点相反的交易。”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该规定等于是将券商自营盘的仓位完全暴露于众,有利于防止券商做出“心口不一”的违规操作。
券商称没有实际意义
不过,这一重大变化却引来了券商们的争议。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一家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从公司业务的具体操作上讲,研究所的报告与券商自营盘经常会重合,但其中不一定涉及内幕交易。
“一些大型的券商自营盘拿个一两百只股票做配置很平常,研究所写报告时难免会出现重合。”
该负责人还认为,意见稿中的一些规定从整个操作上来讲,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即使研究报告给予个股推荐评级,但从自营的角度上讲,如果股票当天涨了很多,出于获利兑现、平衡仓位或调仓的考虑,都有可能选择卖出个股。”
“比如我自营持有100万股,在报告发布的当天我出于调仓的考虑减持几万股,这显然不算是相反操作。”该负责人表示。
另一家中型券商的研究员也表示,披露自营仓位等规定在实际操作上反而给机构增添了许多麻烦。
研究报告背后的利益链条
不得不说的是,由于监管缺失,券商频频曝出涉嫌利用研究报告进行内幕交易的丑闻,研究报告的背后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
《每日经济新闻》在去年底报道的“东方证券自买自推”一案就十分典型。据此前报道,2009年11月23日,东方证券公开发布了一篇名为《五洲明珠:短期看涨价 长期看机制》的研究报告,以味精涨价 受 益 为 由 推 荐 五 洲 明 珠(600873,收盘价23.41元)。随即该股出现放量暴涨走势,连续两个交易日暴涨近20%。
而五洲明珠当年的三季报显示,东方证券自营盘在三季度就已大举买入284万股,成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东,无疑是股价暴涨的最大受益者。当时就有投资者质疑,东方证券左手自营买入,右手研报推荐,是否属于券商的变相老鼠仓?
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曾向记者透露,今年7月初,有研究员在去
博云新材 (002297,收盘价24.68元)调研后告诉他,该公司近期有重大利好并会发内部推荐报告,让他关注。
果然,7月9日,博云新材公告停牌;7月16日博云新材复牌并披露称拟以不低于16.05元/股定向增发3500万股投向大飞机刹车系统。受此消息刺激,博云新材在随后三个交易日内连续放量涨停,而上述私募人士在第三个涨停时轻松出货,短期暴利惊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