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油石化三巨头争夺黄三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 05: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清宇

  曾经的生态自然保护区“黄三角”,实际已成化工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市场容量来看,山东成品油需求量在18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2.21亿吨需求量的8.14%;从产业角度分析,“黄三角”因为地靠原油产地,地炼企业密集,也成为中海油等三巨头间的竞逐战场。

  三巨头“卡位”山东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国内的三大石油巨头均已入席山东。

  10月份,中石油重金打造的黄潍输油管道即将全线贯通,届时来自中东的1500万吨/年原油将从青岛黄岛输向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意外的是,原油的接收者是此前外界并不太知名的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目的地为该公司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该基地位处滨海经济开发区内,总投资103亿元,拥有400万立方总容量的储备罐区。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石油已曲线布局“拿下”现今的山东最大地炼企业。弘润2007年销售收入85亿元,预计2010年营收将超过100亿元。

  作为中石油的另一抓手,近期曾有媒体报道称,中石油即将拿下山东另一大地炼企业东明石化。其背后意义在于:中石油从日照通往菏泽东明的输油管道早已于去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11年建成时将输送原油1000万吨。

  与中石油旗下弘润千万吨大炼油比肩而立的,则是中海油的1000万吨化基地。据悉,中海油将山东海化500万吨的重油炼化装置收入囊中,随后双方确认年内将投资70亿元,同样在滨海开发区建设年产500万吨炼油设施,最终形成1000万吨炼化能力。

  “相关工程将于年底开工,2014年建成投产。”山东海化人士对此予以确认。

  在产业链下游具有绝对优势的中石化也并非按兵不动,今年8月,位于山东省东部日照市的8个石油储备库将由中国石化建造。此前,中石化于2008年6月落成青岛黄岛大炼化项目,未来将最终扩产到3000万吨。

  除却三大基地之外,从滨海向不足百里的东端遥望,在山东半岛最东的威海镆铘岛,中石油千万吨大炼油也在筹划之中,初步总规划投资约550亿-600亿元。

  中石油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酝酿已久。早在2007年,中石油就曾委托下属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方案的设计;彼时,原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强调多部门配合,加快该项目落子。

  今年7月底,山东省与中石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镆铘岛项目有望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于‘十三五’前建成投产。”接近中石油高层人士说。

  岂止三国四方

  2009年山东省累计销售成品油1800万吨,而在最高年份山东省成品油消费量高达2000万吨,占全国8.145%的比例;彼时,中海油在渤海湾区域的石油开采量也已接近3000万吨,有望在未来超越胜利油田,后者目前为中国第二大油田。

  这不仅吸引了国内三巨头,跨国企业也在觊觎山东市场。

  继韩国的LG集团、加德士、鲜京(SK)集团之后,8月17日,天津壳牌公司宣布,将投资15亿-20亿元,设立山东壳牌石油有限公司,以收购、租赁、新建、控股、参股、承包等形式在山东建立拥有200座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网络。

  外资力量数年积累下来,截至2009年底,外企已在青岛、烟台、济南等地开设了数十座加油站,成品油年销量超过3万吨。

  而在上游,国内三巨头之外的各路诸侯也在衔枚疾行。

  于2004年成立的中国化工集团暗中布局,先后以划拨、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又收编了包括昌邑石化、济南蓝星石化、正和集团、大王华星、青岛安邦等山东地炼企业,其在山东的炼油能力已达到近2000万吨。

  从现在来看,各路巨头角逐“黄三角”,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山东的地炼企业。总产能超过6000万吨山东地炼企业多年来生存于夹缝中,被央企“招安”成为地炼企业一条做大做强的出路。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也在迫使地炼企业拉长产业链,实施炼油化工一体化、围绕产业链抓好延伸和配套、强化精细加工已形成地炼企业的共识。这也为地炼企业竞逐和“招安”谈判增加了筹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