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七年不痒
周丽敏
七年的时间足以考验一场婚姻,但当66岁的李荣融面对自己已经结束的七年“国资老板”生涯之时,情感或许远远不是唯一的考验。
8月24日,李荣融将国资委主任的“接力棒”交给了王勇,当这位曾在三鹿奶粉危机时接掌质检总局的中年男子履新之时,李荣融即将前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任职。
作为国资委第一任“掌门人”李荣融这一干就是7年,7年间他是中国部长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位,他的言论随处可见,也备受热议,率直的个性似乎不符合一个政府高官应有的官场性格,当然这也是这位 “明星部长”的特有魅力。
作为曾经掌管近20万亿央企资产的国资大老板,李荣融坦言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老板,也是最大的老板。7年后的国资委也因旗下多个巨无霸央企的崛起,早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经格局的重要部委之一。
李荣融这个一度让央企老板们“惧怕”的“老板”,成为一条纽带,他既连接着企业与政府,也身系着中国经济命运的过去与未来。
“就怕李荣融”
2003年,国资委在争议声中成立,在1998年国企三年脱困后,付出巨大改革成本之后的国有企业此时正是百废待兴,急需一个“大管家”的角色。2003年4月,时年59岁的李荣融“临危受命”出任第一任国资委主任。
国资委成立后,已获授权对大型国企拥有“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2003年国资委旗下的中央企业为196户,总资产不足7万亿。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从字面的意思上看是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说国资委应该是“婆婆”加“老板”。但在李荣融的心里,他更强调自己是“出资人”的身份,此后在各种国资委的会议上李荣融都强调自己是“老板”角色,“老板”的称谓一直延续到卸任之时。
正是这种明确的国资“老板”定位,此后,李荣融主政下的国资委开始围绕这个角色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显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老板首当其冲的要务。
2003年,在国资委成立后的几个月内,一部规范国资委管理权限以及依据的法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公布。这部法规打开了国资委实施权力的大门。
随后,在当年的7月10日,李荣融上任以来召开了首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196家央企负责人悉数到场,令这些央企老总意外的是,李荣融甫一上任就来了个下马威,李荣融对他们的要求掷地有声:“ 必须在两年时间内,使中央企业成为各行业的排头兵。达不到的趁早找对象,否则肯定要调整——不是你调就是我调!”
此后,“就怕李荣融”,成为央企老总酒桌上调侃的一句名言。
李荣融强势个性逐渐显现,他带领国资委,开始了履约之行。央企并购浪潮开始涌现,在李荣融的操刀下, 196户央企开始逐年递减(时至今日,已经减缩为123户),以此来着力于央企在经济中充分发挥主导性、影响力和带动性。
随后,李荣融又大胆出新,面向全球展开招聘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活动。他又针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制定了业绩考核制度,2004年国资委和170家央企(此时央企数量已经缩减为170户)领导签订年度业绩“军令状”。
2004年,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央企联合重组的逐步推进,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2004年2月份,国家审计署公布38名央企领导人员因审计遭处理,国企领导人被查处多出现在国有产权转让方面,如何规范国资产权交易成为李荣融头疼之事,彼时,郎咸平炮轰国企MBO的声音让国资委一时陷入两难境地。
李荣融并未正面回应,而是用实际行动平息了“炮轰”。
2004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李荣融摆明了态度,在规定中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对国企改制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MBO做了严格规范。
从2003年到2005年国资委成立后的不足两年时间内,李荣融为央企立下了大大小小近20项规定,2003年到2005年成为国资委“立规”最多的年份。
成立两年后的国资委在外界看来,至少建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框架,而大力推行的全球公开选聘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也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淡马锡”情结
“国资委成立后解决了国有资产人格化代表的问题,国企搞好不是问题,新加坡淡马锡就是例证。”2008年时任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的赵世洪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此表示。
李荣融这个一度让央企老板们“惧怕”的“老板”,正在成为一条纽带,他既连接着企业与政府,也身系着中国经济命运的过去与未来。
“谁说国企搞不好,国企能搞好。”李荣融坚信,他的信心或许源于新加坡淡马锡。实际上,从2004年之后的几年间,李荣融几次带队前往新加坡淡马锡“取经”。
“国有性质”、“掌控多个产业”,淡马锡的这些特征似乎与国资委有异曲同工之处,国资委官员介绍,李荣融在参观了新加波淡马锡后,激动得一晚上不曾睡觉。此后李荣融频繁带队前往新加坡,各地方国资委也掀起学习淡马锡的高潮,多个地方国资委在短时间内成立了专事股权投资的控股公司,形似淡马锡。
李荣融“取经”淡马锡后认为,淡马锡最核心的是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制度。他说未来国企改革的难点正是公司治理。
“开展董事会试点”是李荣融任期内又一重要工作。2004年是央企开始董事会试点的第一年,这一年6月,国资委选择了诚通集团、神华集团、宝钢集团、高新投资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国旅集团、铁通集团公司共7家中央直属企业进行新董事会试点。国资委还表示,在2005年,董事会试点将在2004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20至30家中央企业,时至今日,在123家央企中已经有34家开展了董事会试点。
有学者认为,此举是国资委希望通过央企试行新董事会制度,使自己从“婆婆”角色恢复到“老板”的本来意义。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对此有详细解释,在央企体制创新方面,体制上创新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股权多元化,积极推动央企实现整体上市。第二个方向就是国有独资公司怎么办?大家知道,国资委现在正在进行董事会的试点,我们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原有的体制决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独资公司,都是一把手负责制。因为原有的国有独资公司都是内部操作的。那么,一把手负责制这个体制就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下,企业内部没有办法形成整合,实际上是一个人说了算,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决策方面,如果一个人拍板,风险比较大。
“为了改变这个一把手负责制,我们搞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试点。”邵宁说。然而国资委积极推行央企进行董事会试点的工作并未得到外界的认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用这样的话形容央企的董事会试点:“别以为在马肚子上划几条道道就是斑马了。”
“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
2010年,8月18日,16家中央企业组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一天李荣融做了重要讲话,这是李荣融以国资委主任身份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对于国家电网、中海油甚至是做房地产的保利集团都要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举动,《中国经营报》记者问李荣融“央企进军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封堵民营资本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之路?”“有人说这是央企与民争利,你怎么看?”
面对如此犀利的问题,李荣融面带微笑并未正面回答。实际上对于如此问题,李荣融已经听得太多。
进入2009年,央企凶猛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国资新闻的关键词。
2009年,8月5日,在广州的一场报告中,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自豪地说:“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要知道1998年国有资产全年的利润总额才213亿元,到现在,有时我们一个月的利润就可以突破1000亿元。”中国石油净利润1144.31亿元,蝉联亚洲最赚钱企业;中国移动盈利1127.93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电信公司。
2009年在房价居高不下之时,“央企地王”频频见诸报端,只要有央企参拍,其他房地产企业几乎均无中标。
此时,央企在“行业前三”原则和“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重组并购继续深入,地方国企纷纷效仿,山东钢铁集团兼并民营日照钢铁,河北、山西等地分别在钢铁和煤炭领域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国进民退”之势来势汹汹,民营资本人人自危。
一民营钢铁企业老板沮丧地表示:“如果我们做不大只能给国有企业做马仔了。”此时的国有企业已经鹞子大翻身,成为了 “脚掌碾过,寸草不生”的巨无霸,就连新能源领域也充斥着国企的身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均告诫民营资本要躲避国有企业“浸淫”的领域。
在民营资本看来,央企的扩张显然与国资委成立当初定位国有企业向三个领域集中(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背道而驰。
央企被“妖魔化”的起始实际上是侵犯了民营资本利益之处开始的,但国资委的思路实际上是得到中央一致认可的,有国资观察人士认为,“央企的非议并非群众层面,而是民营资本方面。”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