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锋特区必将在改革中寻找下一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08:49  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26日是四大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30年的改革历程,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城市物质文明建设成就斐然。以深圳为例,深圳GDP年增速高达25.8%,在中国城市排名中高居前列,“深圳速度”享誉世界;深圳30年的改革历程,也是锋利的思想不断突破陈旧禁区的过程,其间引发“建”与“不建”、姓“社”姓“资”、“存”与“废”、“公”与“私”和“特”与“不特”等多次思想交锋,给改革开放的思想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深圳以筚路蓝缕、杀出一条血路的姿态赢得了邓小平“建立深圳特区是完全正确”的赞许。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再次明确深圳经济特区的地位,并赋予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角色。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深圳考察时表示:中央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特区还要“特”下去。

  无论在1992年之前,还是在1992年获得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特区立法权,深圳在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以无畏的勇气、务实的精神、开放的态度、灵活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极大限度地发挥特区立法权所带来的“填缺”功能。例如深圳人大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有限责任公司条例》,这为日后的《公司法》提供了宝贵的法律资源。深圳大胆引入了国外和香港地区的土地拍卖制度,扩大了土地商品化的空间。

  深圳30年的辉煌成就令人赞叹,但伟大的改革者永远是在非议、碰壁和伤痕中寻找下一个辉煌的真义。如果将深圳过去的改革模式称之为“挑战—回应”模式,深圳勇猛地突破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樊笼。深圳现在的改革模式则是“回应—创新”模式,深圳需要做一个更锐意进取的探路者,浅水区的石头已经摸光了,深水区已经没有太多的石头可以凭倚。

  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经济体制是“负帕累托状态”,深圳和其他改革者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对贫穷的摆脱,来自对市场经济的渴望、来自对人的生产创造性的尊重、来自对城市财富增长的迷恋。经过30年的经济迅猛增长,奋斗者得到了补偿,既往“蛋糕分配”已成代际规则,改革者开始需要寻求新的动力。

  所以,如果深圳后续推出更多的改革方案,它们都需要产生新的改革力量。不创造新的改革者,那么只能接受老的规则。在中国整体进入WTO,深度拥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年代,区域经济千帆竞进百舸争流,深圳需要在经济体制上拓展创新空间。新的“先锋道路”的前提,就是深圳要创造改革力量。深圳是全国的改革开放实验地,深圳应当成为一个改革资源的整合者和权利资源的“分解、转让者”。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所作为的先决是,将一部分权利“分解”出去,给予社会,让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的先决是,支持和培育大量苛刻、挑剔的社会监督者。“深港一体化”需要在经济等多层面做更大的拓展。

  深圳等特区的先锋本色,使它们敢提出“试验权”和“试错权”,特区们要将邓小平的“闯一闯,试一试,不行回来就是了”的思想进行更大的发挥,它就应当不停歇地创造改革力量,注入改革因子,改善体制内的生态。这是深圳等特区最为光荣的角色,这是一个先锋城市必须企及的高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