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刺激缘何难以持续提振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02:41  新京报

  ■ 头条评论

  8月24日美国房产经纪商协会宣布,7月份二手房销售量为383万幢,环比跌27.2%,创15年以来最高纪录。美国住房销售数据创纪录的下跌,创五年新高的破产企业申请数,超预期的财政赤字等,显示美国经济走势正在恶化。与此同时,当前日本、欧盟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走势趋缓等征兆。

  出现这种情况,确实需要理性地反思当前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之有效性,而非如部分铁杆的超越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简单地将之归因于经济刺激力度不够,从而陷入“为刺激而刺激”的泥潭。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世界大多数国家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很多国家有效地摆脱了金融危机,但时至今日,当一些国家再次遇到经济发展难题、面临二次探底的时候,是否要继续进行“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

  当前经济脉象已经显示,凯恩斯主义者所推崇的凯恩斯乘数并没有出现,更不用说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将达到5倍的凯恩斯乘数效应(政府投资1元将带来5倍的投入产出)。以美国为例,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激发私人部门的投资,相反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正日益突出。如目前坐拥2万亿现金的非金融机构,以及能够低成本地从美联储融得资金的金融机构,正加大了投资美国国债等政府债券的力度。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国内持有了超过一半的美国国债等政府债券总额。

  私人部门为何宁愿持有现金和投资国债,而不愿投资?私人部门不愿意投资是因为经济形势牵制,私人部门看不到投资所对应的市场需求容量,因此出于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对应性平衡考量,持币或投资国债比盲目投资更有利。

  政府投资则不然,由于其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追求,如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经济刺激计划遵循的是需求管理———市场不自发提供需求,政府就有义务创造需求,但政府创造的需求是否属于有效需求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这也成为政府经济刺激计划难以激发私人部门跟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很难在实践中产生所谓的凯恩斯乘数效应。

  当前更令人担忧的是,凯恩斯计划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合。这一结合尽管能使经济迅速走出危机泥潭,但其效用正在面临衰减。继续下去不仅无法对经济继续产生有效的刺激,而且可能会对私人部门的发展产生牵制作用。一方面,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助力,使得经济刺激计划不再受制于政府财务自由度之限制,从而使私人部门无法与政府竞争资源。另一方面,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过低的利率和敞口供应货币流动性,让私人部门难以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收益做有效的评估,因为私人部门不仅要考虑投资本身的风险收益、定价是否能够有效覆盖风险敞口,还需考虑难以预见的通胀折损(这对私人部门而言是不可有效预见的),从而市场较高且难以定价的风险敞口必然令哪怕是风险偏好较高的私人部门都望而却步。当前美联储极端宽松货币政策未能改善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债务紧缩局面,恰恰实证了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助力私人部门走出危机。

  在目前情况下,全球风行的刺激性财金政策已经难以在经济中产生持续的化学反应,相反已经出现了干扰甚至阻碍经济自调节和修复的迹象。

  因此,当前全球经济之境况,已经向崇尚经济刺激计划的各国政府发出了明显的退出刺激计划警报。市场期待回归正常的财金政策,并实施减税减支等休养生息政策,帮助私人部门走出困境。

  □刘晓忠(上海 学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