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灵 张孜异 深圳、重庆报道
伊春空难,将此前不为人知的河南航空推向台前。
河南航空原名鲲鹏航空,由深圳航空集团于2007年组建,总部在西安咸阳机场,2008年搬迁至郑州,2009年底更名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2010年1月,经民航局批准以“河南航空公司”名义对外营运。
不过,这家始终处于动荡之中的小型航空公司,至今未能与河南形成真正的血脉关系。
2008年,按照深圳航空集团与河南省政府的合作规划,河南航空原股东曾计划向河南国资委转让49%的河南航空股权。
但2010年上半年,随着深圳航空实际控制人李泽源、前总经理李昆先后被调查,中国国航迅速通过增资扩股获得深航集团控股权。如今,深航旗下资产如何厘清,已成为国航整合深航的棘手问题。
而对于河南航空来说,身份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困扰。
问题股东李泽源
2007年,深圳航空在原大股东李泽源的掌控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先后与德国汉莎航空组建翡翠货运航空公司,与美国梅萨航空集团组建支线航空公司鲲鹏航空。
根据深圳航空当时公布的资料显示,鲲鹏航空控股股东深圳航空持有51%的股权,美国平山有限责任公司持有25%的股权,美国威尔明顿信托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山岳信托公司持有24%的股权。当时,深航声称,平山有限责任公司系美国梅莎航空集团全资子公司。
不过,本报记者从深航内部获悉,平山与山岳信托皆为深航原实际控制人李泽源在海外注册的公司,由于每家海外公司最高只能持有国内航空公司25%的股权,因此,李泽源不得不建设两个持股平台。
“其中,平山有限责任公司仅与梅莎航空的孙公司沾有一点股权关系,主要都是李泽源控制,开航后租用梅莎航空三架飞机使用,借用梅莎航空的品牌。”原深圳航空某高层透露。
2007年底,鲲鹏航空开航后2个月,即与中航商用飞机公司签署了购买100架ARJ21飞机协议,总金额近200亿元,成为国产ARJ21获得的最大一笔订单。同时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签订100架ERJ190型飞机。
此后,深航为鲲鹏航空描绘了一个宏大的蓝图,从2008年起,该公司每年保持十余架飞机的增长规模,至2016年最终达到200架,开通航线160余条,日航班量900班,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全国。
2008年,深圳航空收回外资方部分股权,控股股份达到80%。同年7月,鲲鹏航空公司在西安开航不到一年,便搬迁大本营至郑州,“李泽源当时承诺向河南国资委旗下的郑州机场等多家公司转让49%的股权,并更名为河南航空,突出该公司属地化,并以此为平台做大支线航空市场,并计划将其分拆上市。
深航还计划总投资超45亿元在郑州建立飞机“大修厂”,使郑州将成为国内第四大拥有飞机“大修厂”的城市。上述深航内部人士透露,“当然,河南省政府也向深航大股东做出了多项承诺,比如提供使用土地,介绍更多的政府关系资源等。”
2009年底,河南航空更名,此项合作水到渠成。与此同时,深圳航空置业河南分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的河南航空港置业也横空出世。
不过,在2010年4月李泽源出事之后,目前,河南航空虽已经更改工商登记,但计划中的“向河南方面转让股权”并未落实。而河南方面对河南航空的资金投入,也迟迟未能到位。
在国航入主深航之后,由于河南航空股权转让尚未完成,李泽源控制的海外投资公司仍拥有河南航空49%的股权。
本报记者从深航内部人士了解到,深航集团旗下众多资产皆由深航集团与原大股东控制企业合资成立,很难分清哪些是深航的,哪些是原控制人自己的,类似于鲲鹏航空这样的资产还很多。
“国航入主后,目前基本已经摸清深航的资产状况,但是如何处理原大股东与深航之间的关联资产,还需要等待对李泽源的调查结果出来后才能决定。”上述深航内部人士说。
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在8·24空难发生后,河南航空顿时成了“烫手山芋”,曾经的众人追捧局面消散如烟。
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通报了河南航空VD8387航班失事情况。会上,除了详细介绍飞机失事情况,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吴振坤,并特别强调,“河南未持有河南航空股份,也未参与河南航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此话不假,但也不真。”一位参与过河南航空“变身”的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据这位人士介绍,2008年,正是河南省政府开出多项优惠措施,吸引鲲鹏航空落地河南,而且,易名为现在的“河南航空”,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考虑到河南方面的补贴政策支持。“自2008年夏天签署合作协议以来,河南省政府方面的注资意向很强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