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理引导预期关注政策叠加效应 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 04:04  金融时报

  李倩

  下半年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关注政策的叠加效应。上半年,政府宏观调控包括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收紧房地产信贷、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通胀预期,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认真评估政策的叠加效应。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产生相应的效果,叠加在一起就有可能放大其作用力。这时就需要对政策效应作出合理的评估,排出一个实施的主次顺序,以合理把握其整体效应的力度。

  记者李倩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强劲反弹,包括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以及总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等指标都达到了近年来同期高位。但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基数效应、低水平恢复性调整以及短期强烈刺激等原因,这些指标的反弹并不表明我国宏观经济进入稳定复苏或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仍具有短期性、脆弱性、多变性等特点。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的?

  连平:我认为,这既要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也要从国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情况来看。当前有必要明确我国经济逐步回落的性质,从而强调稳定政策基调,合理引导预期。当前经济增速的逐季回落,一是外部市场影响的结果,二是主动调控的成效,三是刺激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

  从国际环境看,欧债危机的到来将原本逐渐明朗的经济复苏前景复杂化,世界经济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弱势复苏态势。预计欧盟虽受制于欧债危机,但复苏趋势不改;美国经济复苏会渐趋稳定,但信心提升仍嫌不足;而日本的谨慎退出,将限制其未来经济复苏势头;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也会有所趋缓。预计大宗商品市场未来将维持振荡格局。

  从国内环境看,受去年基数较高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出现高位回调。其中,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如果考虑物价因素,二季度实际回落了13%还多。但是,这一回落既区别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骤降,也不同于2000年前后的“二次探底”。我认为是经济回升以后稳步运行中的波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只要在潜在增长力水平上下波动应属于健康发展。未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和西部大开发进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等结构转型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仍可实现在较长时期内的较快发展。

  具体而言,预计在刺激政策局部退出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投资增速将稳步回落。但在政府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政策、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西部大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及投资资金仍然充裕等因素的共同支撑下,投资不会出现大幅回落。预计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1%左右。虽然比2009年有所回落,但与2003年至2007年25%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仍属于较快增长。下半年消费增长虽然面临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减速等负面因素影响,但在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仍然保持和收入分配改革促进消费环境持续改善的长期趋势推动下,今年消费仍能维持稳定增长。预计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将达到18.5%左右,增速比2009年快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后的实际增幅将与2009年基本持平。虽然面临欧洲债务危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但预计仍能维持恢复性增长。不过,在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各国开始紧缩财政,未来再想依靠财政刺激来支撑全球经济复苏已不太可能。在发达国家补库存周期结束之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再次放缓,不排除出现再次去库存,这将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压力。预计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0%至25%。

  因此,我们预计今年国内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全年将达到10%左右。从季度增长率看,将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都不大会低于8%,出现类似于2009年一季度6.2%增速的“二次探底”可能性很小。目前,关键是要合理引导预期,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当前是我们加大力度调整经济结构的好时机。

  记者: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逐步向常态回归,并取得显著成效。下半年,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胀风险不大、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的复杂局面下,有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可能促使宏观调控在四季度有所放松,而在货币政策上则可能体现为放松对于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的限制。

  连平:我前面说了,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既有负面因素也有正面因素,既受主动调整影响又受客观环境拖累,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在总体基调上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会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

  下半年信贷有望延续二季度以来的平稳运行态势,新增贷款绝对量较上半年有所降低。但考虑到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信贷运行也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全年新增贷款应该能落在目标值7.5万亿元上下。

  一方面,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住房成交量回落、清理政府融资平台、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信贷需求会有所减弱;但另一方面,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西部大开发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等因素也会推动贷款需求增长,因此全年新增贷款明显超过目标值接近8万亿元也是有可能的。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元左右,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至20%。信贷增速相对平稳、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和货币乘数难以继续攀升是下半年货币供应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预计年末,M2同比增长17%至19%,M1增长20%至22%。M2和M1“倒剪刀差”继续,但有所收窄。下半年将更加倚重公开市场的灵活操作来调节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基本稳定,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汇率政策的重点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扩大波动幅度,也不排除人民币阶段性贬值的可能性。信贷窗口指导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防范风险,在市场信贷需求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下半年监管部门不会过于强调信贷节奏和总量控制,甚至在必要时有局部、适度松动的可能。

  记者:那么,也就是说,您认为流动性不会过于收紧。这是不是受您此前谈到对政策叠加效应担心的影响?但您是否注意到,有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银信合作新增贷款就高达2万亿元,而最近银监会叫停了银信合作,这部分资金大部分是要回到银行体系中去的,那么这部分流动性又该如何对待,它对信贷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连平:最近银监会叫停了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我认为这在下半年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会有影响。一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贷需求。上半年信贷投放约4.6万亿元,而银信理财产品却发行了1.7万至1.8万亿元。2009年底该产品余额才约1万亿元。今年发行的这类产品大部分投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如果政策维持不变的话,下半年其中部分融资需求会转向银行信贷。鉴于上述两类项目中可能会有不少受到政策限制,因而信贷有效需求增加会较为有限。二是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会再次承压。中小银行往往靠理财产品带动存款业务,银信理财产品叫停后,这部分存款会在一定程度上回流大银行,从而加重了这部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三是有可能导致整个银行体系流动性较目前要宽松。因为,一方面这类产品叫停,资金停止流入上述项目;另一方面,较多的理财产品投入的项目又可能不符合信贷要求,有效信贷增加有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遂会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从而会使商业银行增加对债券市场的投资。

  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建议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政策的叠加效应。上半年,政府宏观调控包括: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收紧房地产信贷、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通胀预期,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认真评估政策的叠加效应。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产生相应的效果,叠加在一起就有可能放大其作用力。

  这时就需要对政策效应作出合理的评估,排出一个实施的主次顺序,以合理把握其整体效应的力度。特别是,下半年随着房地产调控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有可能出现内外因素叠加效应过重的状况,从而可能造成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的情况出现,这是需要加以警惕的。

  其次是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投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情况看,外部原因造成未来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不会很高,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势必影响消费的增长,因而短期内投资的作用对GDP的推动仍是主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当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不宜过度打压投资,而要保证投资有合理的增长。

  同时要综合考虑流动性的合理程度,保持政策的适度宽松。今年上半年信贷总量实施控制并要求均衡投放;在到期资金量较大的背景下,央行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又通过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全面实施,可能导致派生存款乘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上半年物价是上涨的,对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在提高,6月份银行体系资金整体和结构上都出现偏紧态势,前段时间甚至还出现了银行间的揽储大战,资金“掮客”也应运而生。随后,我们也注意到,央行连续多周净投放资金达9000多亿元,才使流动性紧张局面得以缓解。因此,下一步合理调控流动性显得尤为必要。应在货币政策总体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信贷需求与供应、外汇占款增减和货币乘数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