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粮价飙升不会冲击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 23:44  中国产经新闻

  农产品价格新一轮微涨缘于供需波动

  本报记者 单一良报道

  今年以来,国内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此起彼伏。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上涨3.3%,创出年内新高,其中由农产品上涨拉动的比例占到2.3%。

  经营者称农产品价格会再涨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上周六在北京姚家园一农贸市场看到,鸡蛋已经由7.6元/公斤涨到9元/公斤。该农贸市场的摊主们以常年的从业经验判断农产品价格还会再涨。“我们现在非常注意青菜保鲜,蔬菜价格涨了菜也不好卖了,如果出现浪费,就会赔本了。”做蔬菜零售生意的周女士向记者介绍。

  北京市统计局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7月17日起,北京蒜价达到12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价,近期仍维持在11.6元/公斤的水平线上。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张艳妮告诉记者,近一周时间蔬菜加权平均价在0.60-0.61元/公斤之间,蔬菜价格略有上涨,但总体比较稳定。

  市场分析认为,蔬菜等小件农产品的微涨主要缘于异常天气导致的减产因素,不排除有部分投机资金借此涌入进行炒作。一些专家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全球性,但不认为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会出现“暴涨”。

  对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则表示,国际粮价飙升不会冲击到中国,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会继续保持平衡。有专家认为,我国的粮食价格传导作用有限,也很难对下半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构成太大的影响。

  国内粮食供应暂时无忧

  对于小件农产品的上涨,普通百姓反应比较敏锐,引发人们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过度解读。

  受国际小麦价格的影响,此前一直处于高位的国内现货小麦价格保持坚挺,小麦期货市场也是人气暴增。本月初,郑州小麦期货指数较7月初上涨5.44%,而持仓量由4万手攀升至14万手。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小麦市场相对封闭,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小麦进口,所以,国际小麦价格的上涨不会推动国内小麦价格继续上涨。

  值得警惕的是,国际农产品的输入性通胀诱因与国内的天气灾害因素相叠加,可能进一步强化居民的通胀预期。李国祥继续强调:“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小麦的总量为84.5万吨,但这个数字与中国每年1.1亿吨的小麦产量相比,所占比例极小。所以说,我们的小麦市场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会受到外部因素冲击。另外,我们的粮食进口,渠道是多元化的,我们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比较多,从俄罗斯进口比较少,这样来看就更不会受到俄罗斯的影响。”

  据悉,针对农产品市场出现的涨价、囤货等现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日前采取措施密集出台多个调控政策,涉及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粮食收购价、玉米进口等。另外,国家还通过增加库存、抛储等手段来保障供应、平抑价格。

  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用行政手段暂时抑制价格有利于眼前的经济整体运行,但从中长期看,粮食必须回归市场定价,并应加大补贴的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当前我国法律对农产品什么是囤积、什么是炒作,尚无明确界定,有专家建议,国家应抓紧修改《价格法》,对这些新情况做出规定。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