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钢出局 电企入伙 日本第一生命再筹合资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 02:09  中国经营报

  郭斐

  在经历5年多的悄无声息后,日本第一生命保险(以下简称“第一生命”)在中国终于有了动静。近日,一位知情人士告知《中国经营报》记者,日本第二大寿险公司——第一生命在中国筹建的合资公司的中方合作者已基本敲定,出人意料的是,中方合资伙伴并非最早与第一生命谈合作的宝钢集团,而是一家国内颇具实力的电力企业。

  宝钢出局电力系加入

  第一生命成立于1902年,是日本第二大人寿保险公司,仅次于日本生命保险互助会社。目前,第一生命上海代表处位于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这也是日本企业开发的一栋商业地产。

  自从2005年以来,第一生命就在代表处下设立了中国项目组,负责寻找中国方面的合作伙伴,筹备在中国建立合资寿险公司。

  2006年,市场传出第一生命与宝钢集团筹备成立合资公司。但据可靠消息称,宝钢集团已于2009年退出了相关的谈判合作。“宝钢的退出不是单独的,应该是相关方面达成共识的一个结果。”有宝钢人士如此评价。

  最新消息是,在宝钢集团退出之后,第一生命把目光转向了国内的电力系企业。而对于具体的中方合作者名单,记者致电第一生命代表处,工作人员称并不知道此消息。

  第一生命8月11日公布季报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财季里,该公司实现盈利104亿日元(约1.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96亿日元下降了65%。另外,该公司首季营业收入为1.1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2%。

  即使没有了宝钢这样的眼球企业,新来的电力系企业也足够耀眼。近年来电力系企业投资保险的热情不减,并在保险领域多有斩获,实力不容小觑。

  在财险方面,2004年,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12家大型电力企业及产业投资集团在上海组建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鼎和财险获批开业,股东为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等7家电力系企业。

  在寿险方面,国电电力(600795.SH)在2009年成立的百年人寿中占9.01%的股权,为并列第一大股东。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由国家电网发起成立,后引进战略投资者美国万通人寿,配售约19.9%股权。英大泰和财险2008年底成立,在首个经营年度实现保费收入6.49亿元并盈利,投资收益6525万元,实现利润1056万元。“根本无需拓展市场,股东业务就够忙活的了。”一位中资寿险公司人士认为,这样的飞速发展让很多公司艳羡。

  “电力企业由于本身机构财产和人员队伍庞大,每年必须支出大笔的保费。所以,在利用股东资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下,热衷于建立寿险、财险公司,他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进入保费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分析。

  合资保险公司一直都看重股东资源和股东业务,寿险合资公司中唯一的日系合资公司——长生人寿就尝到了甜头。

  长生人寿原中方股东为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外方股东为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2009年,中方股东更换为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给长生人寿带来的是农行网点资源与分散在全国各地办事处的兼业代理资源,以及与长城有交易关系的客户,这无疑将助力长生人寿的中介代理、团险渠道发展。目前,北京分公司已在筹备,天津分公司已经提交了开业申请。

  中日保险市场差异

  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日系保险公司的实力不可忽视。寿险合资公司只有长生人寿一家日系合资公司,而财险方面,日资保险公司有4家,即爱和谊、东京海上、三井住友、日本财产。

  实际上,日资公司的“抱团”特性很明显,团险多以日企为中心开展业务。在长生人寿的团险客户中,90%为日本企业,并且多数是通过在日本的总部与日本生命保险总部先进行合作,这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日资公司行事风格多传统谨慎,人员流动慢。今年新任长生人寿总经理的余部信也、副总经理坂本龙作均为从日本生命保险开始职业生涯的“老臣”。

  在经营策略上,日系险资通常比较保守,风格不激进。比如在机构拓展上,长生人寿目前只有两家分公司。“扩大规模其实很容易,但我们希望以稳健的经营、恰当的管理,而不是短期扩大规模来发展。”余部信也表示。

  另一方面,中国保险市场与日本有较大不同。日本寿险市场畅销死亡保障产品,个人死亡后为家人提供生活保障。而中国人却讳言死后话题,银保产品比较多。鉴于现实中,中国的城市老龄化程度比日本还要严重,长生人寿的想法是,在保险销售中多介绍长寿风险,即比死亡保障多提供长寿风险的保障产品,比如养老、医疗保险。

  在日本这样的保险发达国家,购买保险产品来自保险代理人渠道的最多,保险代理人给人提供幸福保障,是一种社会地位、收入都比较高的工作。而中国的保险代理人还未达到这样的层次,收入、地位一般,反而是银保渠道受信赖。所以中国市场需要培育一批素质优秀、层次高的代理人,保险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在团险方面,日本保险公司与客户是一种长期打交道的成熟关系,并不单纯以收益率为考量,而综合了服务等因素,对每家企业细致管理,灵活调整费率。而在中国,团险的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