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端设备价格直降50%外资阻击中国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22:41  经济观察报

  刘伟勋

  两年前,外资企业一根800千伏变压器套管的报价约是90万元,如今已经腰斩至40万元左右。其价格“跳水”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西电集团等国内企业经过自主创新,已经研制出替代外资产品的国产套管。

  当西电集团一位营销经理询问外方为何大幅降价时,对方半开玩笑说,“我们过去挣的钱多了,现在要回馈社会。”

  很多过去由外资企业长期主导的高端设备,都在中国企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后接连降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为,外资企业大幅降价,并非是在履行社会责任,而是在争抢用户,力图阻滞国内企业升级步伐。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价格战,正从中低端产品延伸到高端产品,外资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本土企业的利润明显下滑。这是一场考验实力和耐心的持久战。

  外资“跳水”

  特高压变压器套管的价格变动,只是外资高端设备降价潮的一朵浪花。很多装备制造行业中名称拗口、技术复杂的高端设备,例如核电K1级电缆、长寿命螺杆钻具、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等,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下滑。

  比如,美国一家企业生产的核电K1级(防爆等级最高)的电缆,过去的报价长期保持在1000万元/吨左右,国内企业研制出替代产品并将价格拉低至500万元/吨后,外方立即将报价调低到280万元/吨。

  “外资降价幅度超过70%,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位高层说。

  输配电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价格“跳水”现象。据平高电气(600312.SH)一位人士介绍,由于国内企业在高电压等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GIS三类主要设备上研制上取得突破,外资企业及其下属在华合资公司的竞标报价持续下调。从国家电网2009年第一批集中规模招标到今年7月完成的2010年第三批招标,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外资在上述三类产品上的报价平均下降了30%左右。

  降价前,美国GE、德国西门子、法国阿海珐、瑞士ABB等外资企业的中高端设备普遍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0%-50%。降价后,其在部分设备上的报价甚至低于国内产品。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一位人士说,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上的自主创新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定价权,外方难以像过去那样凭借垄断地位向中国客户“敲竹杠”。

  以往外资企业在高端产品上的定价,并不遵循“成本+合理利润”的传统模式,而是致力于获取尽可能高的垄断利润。但随着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外资的超额利润正在逐渐消失。

  一位电力设备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表示,以前ABB、西门子、GE等外企在国内企业不具备生产能力之前,产品漫天要价,如今,它们的价格、利润至少缩减了50%。

  价格变动带来的份额得失已经开始显现。通过接连不断的降价,外资保住了一部分中高端市场。那些不愿降价的外企,收获的则是苦涩的果实。

  知情人士称,由平高电气和日本东芝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简称“平高东芝”),2009年参加电网投标时基本没有降价,结果很少中标,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无奈之下,该公司只好改变策略,加入到降价阵营,但依然没有彻底扭转业绩的跌势。

  2010年上半年,平高东芝实现营业收入43.35亿元,净利润3001万元,同比分别锐减48.94%和79.08%。

  价格战蔓延

  外资的大幅降价,将价格优势丧失的国内企业拖入降价行列。中端装备制造领域曾经出现的价格激战,正在高端市场上演。

  一位电力设备企业的高管表示,外资降价后,国内企业被迫跟进,否则就会将市场拱手让给外方。即便个别产品已经降到赔钱的程度,也不能不做。

  通常而言,在报价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尽管其价格可能略高于本土企业,但一些对外资产品存有偏好的客户仍会选择外企,因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为可靠,工程的质量风险和决策者的政治风险都相对较小。

  而为了赢得订单,国内企业最有效的办法是将价格降到更低,与外资拉开差距。由此,刚刚走出自主创新关口的本土企业,不得不在此起彼伏的降价中接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中外企业争相降价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外资群体和本土阵营的价格分界线变得模糊。以前外资企业的报价集体高过内资企业,其竞争对象是同一阵营内的其他外企,但现在已经转变为内外资企业相互之间的价格混战。

  中国西电(601179.SH)在今年发布中报时不无忧虑地指出,国内输变电行业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恶性竞争趋势抬头,外资公司及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对国内企业冲击明显。

  同样是降价,外资显然拥有更多的资本。

  平高电气一位高层表示,目前整个电力设备行业的压力都比较大,因为外资产品即便降价很多,也不一定不挣钱,而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将价格降到“基本不挣钱”的地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位专家分析,外资企业很多高端产品在国外都已成熟,拿到中国国内生产后,基本不用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发,其成本较低。国内企业则不同,在自主创新时往往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包括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进行配套的技术改造,它们的产品大部分处于批量生产初期,需要摊入研发费用,成本相对较高。

  “外资过去在中国赚足了钱,现在的降价是在以逸待劳。”该专家说。

  一位电力设备企业的高层用“撑”来描述中外阵营的状态。在他看来,对国内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低利润甚至亏损的扩张能维持多久。

  平高电气在2010年中报中坦陈,目前行业内主流产品价格处于一个大幅度调整阶段,尚无探底回升现象,预计2010年下半年价格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公司通过产品提价来改善经营状况的难度极大。

  平高电气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6.82亿元,净利为90万元,同比分别骤降33%和99%。

  警惕与抱怨

  外资在高端设备上的大举降价,是其优势产品受到国内企业威胁时做出的反应。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外资的降价意味深长,需要警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对今年上半年的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分析时表示,一批内资重点企业加大了对高端装备产品的自主创新力度,并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这引起了国际竞争伙伴的不安,他们往往在国内企业付出巨大代价取得自主创新的进展之后,立刻由此前的漫天要价,变为大幅降价,争抢用户,力图阻滞国内企业升级步伐。

  据了解,该协会多位高层在近期的内部会议上,多次表达过对外资高端装备降价的忧虑。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外资企业在高端装备领域集体降价,意在实现争抢国内市场和阻击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双重目的。外资通过降价挤占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空间,让中方研发的成果“胎死腹中”,没有机会借助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和完善提高。

  但外资企业对此不能认同。

  一位外资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表示,外资高端产品降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企业能生产出替代产品,而是外企在华的本土化加快推进,使其成本降低,能够在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事实上,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也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打出降价牌的重要推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市场需求下滑,外资纷纷将产能转移到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中国,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不过从2009年开始,中国市场尤其是电力市场增长放缓,外资被迫通过降价来守住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电网的投资规划为2600亿元,较2009年同期下降26%。

  前述外企高管称,外资近年在参加电力行业的竞标时,能明显感受到国内客户通过招标来压低价格的意图。与此同时,尽管招标中对外资没有明确限制,但外企时常能感受到“说不清楚的阻力”。

  “例如在特高压领域,中国给本土企业保留了极大空间,市场大门对外企关得很紧。”该高管说。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曾表示,特高压设备要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国内生产,除部分关键技术可由外方提供支持外,不允许外资及其控股的合资企业参与设备的研制和投标。

  外资企业发现,即便在中高端市场进行了大幅降价,也难以避免市场份额的流失。有消息称,在中国输配电市场,ABB、西门子、GE等外企市场份额处于连年下降的态势中。2010年上半年,这几家外企几乎都没有实现增长。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相关公司的确认。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