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街区的姿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22:37  经济观察报

  王隽

  三里屯在老北京人的印象里,原先是两排小平房,几条小路,接着是一排乡土气息浓郁的霓虹灯笼罩的酒吧,后来变成了全国游客们口口相传的“酒吧街”,是本地人饭后续第二摊的去处。

  有过一阵子的萧条,被后海抢了风景——有水有桥,喝酒的地方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也有年轻人流失到南锣鼓巷和其他胡同里洋气的小酒吧去了。这样的情形到三里屯VIL-LAGE、那里花园和3.3大厦这三栋挨着的建筑全都露面后,就发生了变化。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在三里屯VILLAGE自行组织的调查中,现在每个月有200万人次要来到VILLAGE区域,其中并不包括晨练的老人和晚上来散步的附近居民。就是这三栋建筑,让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养成了休闲时间重新回到三里屯的习惯,却不再只是续第二摊酒。

  今年4月刚刚接任VILLAGE总经理的张卓平是生在上海,长在北京,读书在英国,工作在香港的“世界人”,他到过很多城市,体会最深的是托尔斯泰的那一句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用商业语言转述便是“成功的案例有许多相似的元素”。

  在张卓平的眼里,香港地方小,哪儿都是人,兰桂坊和铜锣湾是人群密集区,因为要什么都能找得到;上海的衡山路、湖南路是混搭的,能看到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有歇脚的咖啡厅,也有精致的店铺;后海是文化的,是老北京的,有大量手工艺品店铺,遛弯、打太极的老人和喝酒、划船的年轻人和睦共处;而VIL-LAGE不管从建筑风格还是品牌的选择都是现代的,是把新潮的商业元素带入整个三里屯区域的,让它更国际化,虽然在市中心,容积率却非常低,但从建筑角度说,和附近的使馆区、老式居民区在融合上少了压迫感,混搭起来,自然多了。

  商业品牌的更新

  魏来是一个懂商业的设计师,是中国设计公司商业化的领跑者。在他眼里,三里屯VILLAGE的前期设计是成功的。“VILLAGE的概念,在东京的两个著名街区你可以找到样板——从商业上看像南青山,在建筑风格上几乎和表参道是类似的,很现代,足够吸引人。”

  表参道和南青山都是日本著名的商业街区,前者大牌云集,中心广场是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作品,容积率不高,大量的玻璃界面,现代感极强,三里屯VILLAGE的主创设计师隈研吾也是日本人,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上和安藤忠雄一样,青睐这种洗练的奢华感。

  关于南青山,人们最有印象的莫过于那家PRADA旗舰店,钻石式的外观其实在表达整个街区的定位:为高端人群服务。一开始,许多演艺界人士和文化名人在南青山置业,有品位的店铺就越开越多,追随过来的人群也是有着相当高消费能力的,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来南青山购物、喝咖啡的习惯,奢侈品大牌也就随之而来。

  在魏来看来,三里屯VILLAGE的南区目前虽然是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中端品牌,但是在还未完全招商完毕的北区,针对的人群一定会往上走,“当然,也不是谁给的钱多就把最好的店铺给谁,就像不能把优衣库的位置给一个高端的会所、酒楼,那样没有年轻人往里面走了。他们会形成体现自己价值的品牌体系,因为每一个LOGO后面都站着一群人,我们要看到商标后面的文化,和代表着这个文化的群体,VILLAGE只要明确了自己需要的群体,品牌的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魏来的推测和张卓平对北区招商的决策不谋而合。

  在今年的工作年报中,张卓平和他的团队公布了北区招商的情况,在第三季度会有50%的店铺开业。现在的北区里,Versace、GiorgioAr-mani的巨幅LOGO已经挂起来了,而BV、川久保玲、MIUMIU等在北京并没有太多店铺的高端品牌和设计师品牌也会进驻。“另外,从建筑的角度讲,南区是‘胡同’,店的大小、规模变化大一些,有高低起伏,适合现在的品牌;北区是 ‘四合

  院’,规整些,南北厢房似的,比较适合做旗舰店。”

  市民集散地

  华尔街工作的Edmond周末都会去纽约SOHO。对于他来说,这个街区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换句话说,纽约的市民文化,有一大部分在SOHO。

  曾经是穷困艺术家聚集的大厂房,被颇有艺术精神的富人和欧洲游客相中,时常进去溜达,其中不乏有人搬着行李就住下。并且,像Edmond这样的金融界精英,愿意在百忙中每周都抽出两个小时专门去晃悠,无疑携带着巨大的消费能力。艺术家们很快就被上涨的房租清理出来,商户进驻,好在觉悟很高,没有把这里变成小曼哈顿。这里还保留着质朴的建筑风格,只不过LOGO以涂鸦、粘贴的形式布满了整个街区;古董店、家具店、香水店、画廊、咖啡馆和稀奇古怪的杂货店,像每天都在风里飘扬的各类广告牌、招贴画和海报一样,让街区慢慢饱和起来;流浪艺人们不单单是表演,还兜售各种神奇的思想。

  在西方的城市里,不管是中心广场还是面积不大的街心花园,大多是市民阶层聚集的场所,从伦敦的CoventGarden到纽约的TimesSquare,多年下来,聚集于此的就是这个城市的气场。

  相较而言,中国的城市里,广场是纪念碑式的,街心花园越来越形式化,多数成为老人们活动的场所,真正代表城市文化的人群并没有合适的集散地。

  新三里屯最大的意义,就是为北京提供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区域,让市民阶层把休闲时间放在这里,而且不单是购物。同样是街区,后海已经偏景点化,大量的游客夹杂在本地人中间,三里屯也曾经有过游客化的历史,在VILLAGE等一系列新元素的注入之后,北京的常驻居民回归了,对于街区而言,这是好消息。

  但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街区,单有商业元素是不够的,街头表演不能缺少。

  在新中国人的常识里,表演一定是隆重的,台一定要搭起来,要有灯光音响,要正儿八经的画着妆、穿着戏服,而在新中国之前,北京的艺人们也和现今很潮的街头文化一样,都是当街就演,留得下观众的人才是真本事。聊到街头表演,魏来觉得这是现在三里屯最缺少的。

  “要有人先组织这件事。你不希望有拉胡琴要饭的过来演,那就得像英国地铁那样,至少给流浪艺人画个圈,在圈里演,但这个圈得由VILLAGE或者其他的商业中心来画,换句话说,最开始的阶段,这艺人得有人张罗,你可以不收他赚到的钱。得让来这里晃悠的人们有事做,他们停留的时间就会长,慢慢习惯那些音乐、魔术,就离不开了。”

  可能还是精英意识作祟,VILLAGE张罗的演出和艺术活动,都还是阳春白雪的,比如香港管弦乐团的音乐会,还有一系列艺术展览,他们也尝试和周围的学校互动,邀请学生们来看建筑设计展,但这离国外街区里随意为之的表演,似乎多了些距离,少了点亲切感。在他们的网站上,也有“街头表演”的分类,内容是希望有志于进行表演的人联络VILLAGE相关负责人。就像魏来说的,组织者还是要先走一步,把那个圈画出来,可能就顺利多了。

  此外,糟糕的交通情况让人头疼。“很难停车,一想到这个,我就打退堂鼓,尤其是在周末。”不止一个人这样表达过对三里屯的两难感受。

  可以给VILLAGE支招,要不就积极和政府沟通,尽快修停车楼;要不就发出倡议:周末少开一天车,打车来三里屯,逛街、喝酒没负担。如果把“不开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宣传出去,也许收效不错,这办法成本低廉,只消在VILLAGE的广场上竖一块牌子,值得一试。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