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珠三角10年欲投2万亿 单靠财政难支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22:37  华夏时报

  珠三角一体化投入大手笔 10年2万亿谁来掏

  本报记者 周开平广州报道

  广州和东莞的市委书记在8月18日进行了会谈,地点选在两市的交界处广州增城,讨论的主题就是不久前广东省政府发布的珠三角一体化规划中两市的合作。

  这样的会见在接下来的10年里将成为珠三角各市主政者的常态。

  广东省近日发布了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规划。按照规划,珠三角各市将成为联系更加紧密的三个都市区。

  “规划要顺利推进,珠三角各市需要更加紧密地接触与融合,还需要行政体制的改革。”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下称广东住建厅)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早在2005年,广东就公布并开始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过,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政府官员和区域研究专家都表示,各市之间的行政壁垒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

  这一次,在具体投入上则更显大手笔:未来10年将在150个项目中投入近2万亿元。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杨细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详解了在交通方面的投入情况:“早在去年,交通网络就已大面积开建了。”

  尽管如此,对于动辄上万亿的投入,即便是富裕的广东,财政依然很难支撑。这样,消除行政壁垒,向民资求援势必会是重要选择。

  划定三大都市区

  广东省政府7月30日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在内的五个一体化规划。

  “区域经济要一体化,城乡规划必须先一体化。”上述广东住建厅的官员说,首先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然后进行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该官员认为,要打造城市圈必须有世界级的中心城市,而珠三角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就是广州和深圳,进而形成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都市区。

  根据该规划,珠三角各市在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建设、各市之间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生态社区建设都有可能听省政府的安排。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这意味着将有部分地方权限收归省政府。

  规划中不止确立了广州、深圳为珠三角的核心市,还计划在各个都市区里设立重点城市(镇)增长区,城市边界线将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核心区和切入点。除此之外,各市之间交通网络系统成为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将建设600公里的城际轨道交通,这样在各条城市交通的交节点,将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体。”上述官员称。

  “土地、人力资源都很匮乏的珠三角,能够利用起城市交界区域的土地,利用交通带动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交流,这是珠三角经济转型必须要走的方式。”林江说。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城乡一体化只是一个工具,而目的是为了达到产业、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虽然行政区划不会撤销,但未来珠三角的经济将更加有序地融合在一起,没有行政区划的分别。”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对本报记者说。

  行政壁垒

  实际上,珠三角一体化已经提了很多年。2005年,这种在珠三角政界颇为流行的观点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年)》。

  该规划实施了5年,效果却被外界广为质疑。最典型的就是广、佛同城规划。“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就是公交年票互认这一成果,甚至连区号都没能实现统一,更别说同城。”一位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专家说。

  据了解,除了广东省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系统建设进展较快,2005年的规划几乎停滞不前。

  “当时的规划没有细化,也没有重点,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参与了制定当年规划的上述住建厅官员说。

  但多数专家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各个市不自觉形成的行政壁垒。“各个市的主政者代表了这个市的利益,毕竟省政府在实施推进中也要考虑地方因素。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规划都难以成行。”林江说。

  上述住建厅官员对此也表示认同。在广东省政府发布的五个一体化文件中,多次提到行政壁垒。“珠三角包括两个副省级市、两个经济特区市和五个地级市以及部分县(市),各级行政区划层次较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之间协调难度大,政策环境不一致,各经济资源要素难以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妨碍了社会政策的整合,制约了进程。”

  但包括住建厅官员在内的多位官员,都没有对如何解决行政壁垒做出回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如荔则对本报记者说:“应该立法保证珠三角一体化的实施。”

  广东省政府却有意识地希望通过行政改革来实现打破行政壁垒,希望扁平化行政机构等方式减少束缚。2009年,广东在珠三角多个市实行大部制改革试点,在珠海进行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惠州、佛山、中山等市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2万亿谁来掏

  根据《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未来10年将在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四类重大工程共150个项目中投入19767亿元。

  事实上,一部分重大工程的建设已经在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开始启动。

  杨细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09年广东的交通网络已经大面积开建,建成的高速公路有160公里。港珠澳大桥、广深沿江高速、深圳过境高速公路等都已经开工或完成。

  广东交通运输厅和广东住建厅的官员都表示,规划和安排实施方案都已经在下发到各市的规划文件里明确阐述,但涉及到的项目资金的则由广东省发改委统一调度。

  据接近广东省发改委人士称,城际轨道交通等涉及面较广的项目可能会有省财政支付大头;但很显然广东省财政无法支付近2万亿的巨额投入,所以很多市级的项目会由市财政投入。

  即使有各市财政分担,在林江看来,2万亿的投入对富裕的珠三角也很有压力。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省级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一般预算收入为723亿元,两个最发达的城市广州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02.58亿元,深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880.82亿元。整个2009年,珠三角9市加上省级财政收入也不到3500亿元。

  “单靠财政收入支付平均每年2000亿元的基建投入,几乎不可能。”林江对财政税务特别敏感。

  林江认为,除了中央财政、广东地方财政投入,还需要开动地方融资平台或者民间资本,“中央正在清查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可能收窄。而民间资本或许是广东的这一轮改革中可以发掘的资金来源渠道。”

  事实上,广东省高层也正在考虑这一问题。广东省长黄华华在8月3日表示,要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重点产业发展。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