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 陈晓或主动辞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16:13  中国经营网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陈晓或主动辞职?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

  裂缝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呢?从7月19日“谈判”那一天,黄光裕方面就预感到了与陈晓的私下接洽不会圆满。一位全程代表黄光裕参与与陈晓谈判事宜的人士谈及这段情境时眉头紧锁:“双方根本无法在关键利益上谈拢,陈的条件苛刻,而黄的态度也很坚持,就是陈必须出局。”

  于是一份撤销令,向外界展开了它的裂痕,坊间的猜测也甚嚣尘上。日前,黄光裕方面坦言,这次撤销动议完全是黄陈两个人的纷争,而黄选择此时撤销陈,是暗中发觉了陈的“夺权”行为,且该行为直接指向黄。

  由此,陈黄两人的斗争终于浮出水面。然而对决的背后,对国美的品牌而言,无论是陈晓的杀手锏还是黄光裕的底牌都会让国美重陷困境。

  一切都要等到8月下旬的特别股东大会才能见分晓,那是决战日。

  国美董事局再发公开信

  国美董事局昨发出近5000字的《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除回应黄光裕方面多项指责外,还呼吁所有国美员工在攸关公司命运的关键时刻团结起来,"不传谣不信谣"。

  这也是国美董事局向全体员工发布的第二封公开信,一共就6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说明。

  陈晓或主动辞职

  据了解,在陈晓方面和黄光裕方面相继向全体国美员工发出公开信后,国美员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部分高管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国内消费者对国美品牌形象的认可开始大打折扣,国美电器正常经营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国美员工私下表示,希望黄陈控股权之战尽早结束,国美电器的稳定最重要。

  据媒体报道,“国美电器第二封公开信说明陈晓受到了打压”,有业内人士今日分析称,黄陈控股权之战,如果黄光裕出局并不意外。而如果陈晓出局,对陈晓职业生涯来讲,会是致命打击。而生性谨慎的陈晓,在双方力量相差无几或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会打无把握之战。陈晓有可能在临时股东大会未开之前,提出主动辞职,从而结束国美控股权之争。

  谁在与国美战斗?

  据新华社报道,国美控制权之争,表面上是黄光裕与陈晓两个人的个人恩怨,实际上国美内部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在战斗。

  邹晓春——黄氏家族利益代言人,这些天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马不停蹄地与黄氏家族沟通,与投资机构沟通,与媒体沟通,与国美董事会斗智斗勇。在他的背后,是黄光裕旗下的鹏润投资、中关村科技以及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BVI)的四家离岸公司。此前与国美董事会交涉提出罢免陈晓董事会主席职务,以及18日以大股东名义发出的《致国美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均是出自邹晓春团队之手。

  邹晓春自2000年跟随黄光裕,曾参与国美多起购并案,包括收购黑龙江黑天鹅家电公司及上市公司山东三联商社在内,并在上市公司中关村董事长许钟民与黄光裕一起涉嫌经济犯罪被羁押后,获委任为中关村副董事长主持日常工作。邹晓春持证券律师执照,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同时与国美现有高管均比较熟悉。

  黄光裕日前通过其全资控制的公司Shinning Crown要求国美董事会撤销董事会主席陈晓及执行董事孙一丁职务,并提名黄光裕胞妹黄燕虹及邹晓春出任国美电器执行董事,可见黄对邹晓春的信任。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黄氏家族将进一步谋求邹晓春接替陈晓出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一职。

  事实上,在国美电器董事会及高管中,也有黄光裕家族的利益代表及支持者——在执行董事中,除伍健华、魏秋立外,还有6月刚被委任为总裁的王俊洲,在高管中,还有追随黄光裕22年的副总裁李俊涛。在8月12日国美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执行董事、副总裁孙一丁和副总裁牟贵先、何阳青、财务总监方巍明确表示与陈晓共进退,而一同出席的李俊涛不亢不卑,一再强调职业经理人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留下骂名,不愿站队。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国美电器内部并没有一边倒地支持陈晓,黄光裕也并不是一个人在对抗国美。6123456>>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陈晓或主动辞职?

  邹晓春认为,黄光裕对陈晓的不满,被陈晓扩大化到整个董事会和管理团队,是陈晓有意捆绑更多的人增加筹码来对抗大股东,事实上支持大股东的人还有很多,包括各地分公司的总经理,也只是迫于形势暂时站到陈晓一边。“股东之间的矛盾应在股东之间解决,管理层大可不必牵扯其中。”

  各自的筹码

  黄光裕家族代表称,根据香港上市公司的有关法律,国美董事会必须在21天之内,也就是8月25日之前明确表态是否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如不同意,大股东可在21日之后自行组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因此股东大会最快也要到9月中下旬才能召开。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黄光裕及其妻杜鹃个人和通过4家离岸公司持有国美电器的股权为33.98%,陈晓个人持有1.47%,一直支持陈晓的机构投资者贝恩投资公司还持有国美10.81%的可转债。另外,现任董事会还拥有股东大会增发20%股权的授权,可进一步稀释黄光裕家族股份。

  国美电器2009年年报显示,国美电器已发行总股本150亿股,其中黄光裕实际持有51亿股股份。一旦国美增发20%即30亿股,总股本将达到180亿股,若黄氏家族不参与增发,其股权将被摊薄至28.3%,同时如果贝恩投资全额认购其中的一半(10%)的增发股份,加上其所持可转债全部转股后可增加5%持股,那么现持股1.47%的陈晓及持股10.81%的贝恩投资合计持股达27.28%。分析人士称,陈晓还有部分通过其他方式持有的国美股权,实际上陈晓控制的国美股权不低于6%,因此定向增发后陈晓与贝恩投资合计持股将超过黄光裕家族。

  16日国美电器公告称,“目前并无任何有关拟收购或变卖的商谈”,并没有明确表示增发或是不增发。黄光裕家族代表认为,定向增发是陈晓最重要的筹码,他没有理由不动用这个筹码来对抗大股东的投票。因此争取目前持股44.84%的机构投资者与有意参与增发的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而对坊间黄光裕家族在老家潮汕筹措20亿元资金以待增发或在二级市场增持以及被国美收购的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有意提供数亿元借款的传言,黄光裕家族代表表示均属媒体杜撰,但的确在多方筹措资金。

  除此之外,双方还在谋求社会舆论的支持,利用媒体开打“口水战”。一方指责对方为“乱臣贼子”,阴谋夺取大股东控制权;一方指责对方自私自利,不顾公司和员工死活。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赵彤表示,黄光裕家族18日散发的公开信不仅是对陈晓的污蔑,也是对国美管理层一年多来辛苦经营带领国美走出困境的全盘否定。黄光裕家族代表则称“公道自在人心”。

  附:《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全文

  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

  各位国美同仁:

  大家好!

  2010年8月18日黄光裕先生全资控股的国美电器大股东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公司通过新浪网发布了一封国美大股东致国美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指责陈晓董事长以关店来粉饰业绩,牺牲了市场份额,被苏宁全面超越;利用大股东的信任一步步掌舵国美,却在此后落棋三步,即以苛刻协议引入贝恩;“慷股东之慨,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期权,变相收买人心”;企图发行新股将民族品牌沦为外资品牌等等。公司本着自2008年底危机以来一贯秉承的如遇重大事件对全体员工在第一时间公开、透明的原则,在此向全体员工发出自2010年8月4日大股东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事件以来的第二封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二),以向全体员工澄清说明相关情况。

  一、关于对否定目前公司业绩及对关闭门店是粉饰业绩之说的不同看法

  谈到今天相对于竞争对手比较的业绩好坏,不得不谈的一段历史就是艰难的2009年,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这段在一般企业工作的员工都很难经历的艰辛。2008年11月17日,在没有任何征兆及公司没有任何预案的情况下,黄总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6<<123456>>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陈晓或主动辞职?

  由于黄总个人事件的发生,麻烦接踵而至:不少与国美有业务往来的厂家在内部发文,要求尽快清算与国美的应收账款,不再愿意给予国美更多的促销资源支持,由于担心国美出现问题,甚至开始准备停止供货;国美的运营资金从60多亿元下降到10亿元左右,现金流为负,不少银行紧急地收缩了给国美的贷款和授信额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任总裁的陈晓先生带领时任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李俊涛等高层马不停蹄地拜访各地供应商,向供应商反复说明国美电器的实际情况,争取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集沟通,并借举办22周年年庆抛出超过300亿的巨额订单,稳定了与供应商的关系。同时公司不得不采取了周进货、周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公司运营和现金流以及全国各地负责业务操盘员工的压力都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公司向全体国美人连续发出了致国美全体同仁书,使全体员工能及时知悉公司在处理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方案,做到心中有数,群策群力,全力以赴,也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尊重与重视。

  但是现实的困难依然存在,2009年三四月间,公司的资金更加紧张,最为严峻的时候,销售收回来的钱马上就用于还贷,银行也已经停止了绝大部分的贷款,时任公司总裁陈晓先生为了缓解营运资金的压力,以个人资产为公司担保贷款10多亿元用于公司进货。目前这也竟被看作是危害公司利益的阴谋之举,实属无奈。与此同时,当时公司还面临52亿港币可转债提前赎回的巨大压力。公司董事局和管理层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公司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由此做出了引进财务投资者和提出“关闭亏损门店、优化网络结构、提升单店经营水平”为核心的国美战略转型。关闭亏损和转亏无望的门店就成了当时应对因黄总个人行为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而迫不得已的有效止血措施之一。

  二、关于“联手贝恩,签订苛刻的融资协议”之说

  在投资者的选择中,既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同时又保证大股东的权益成为当时谈判的焦点。公司管理层跟贝恩、华平、KKR、黑石、TBG、凯雷等投资者逐一接触,这些投资者无一例外地提出了为保证投资的安全,希望稀释大股东的投资方案,最后只有贝恩接受了维持大股东股权基本不变的融资方案。这也是最终公司选择了贝恩投资的原因之一。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2009年6月被迫停止交易的国美股票复牌,当日股价由1.12元上涨至1.89元,涨幅达68.8%,国美当天市值由约160亿上升至约270亿,公司上下为之鼓舞。黄总作为大股东,其市值由约52亿上升至89亿。随即银行的信心得到了恢复,合作也逐渐解冻。管理层也以很漂亮地完成了既解救公司于危机之中的资金困境,又保全了大股东的股权占比基本保持不变这两项艰巨任务而倍感欣慰。

  按照投资行业的惯例,投资者都会为自身的巨额投资设定保护条款。因贝恩同意了维持大股东股权基本不变的融资方案,故在公司治理上,他提出了要求进入三名董事的条件。贝恩投资国美不仅看重的是网络价值,更看重的是能让这个网络保值、升值的管理团队。因此在贝恩投资协议中也明确地规定了若核心团队成员三人中的二人离开公司,才有可能启动投资协议中的保护性条款。当时在谈判过程中,管理层认为这个条款不会有被触发的机会。在一般投资协议中普遍的做法是投资者往往锁定的只是公司的第一把手。2005年华平投资国美时,也有类似的条款。相比之下贝恩的条款已使公司的风险降低很多。最近一些媒体将之渲染成为交易条款苛刻、存在阴谋等等一些无稽说法,实属颠倒是非,在此与全体国美同仁予以澄清。

  贝恩融资的成功,银行的解冻,使得公司在2009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才开始起死回升并于而后的三个季度逐季攀升。2009年上半年销售额343.42亿元,利润7.97亿元;2010年上半年销售额454.26亿元,利润16.53亿元。回顾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有这样一支凭借智慧和勇气冲破危机、战胜困难、使国美电器至今仍能立于中国家电零售连锁行业第一的员工队伍而倍感荣耀。虽然2009年上半年公司内外危机曾经将我们推向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使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被迫缩小,但我们坚信,有坚强的国美团队,有清晰理性的五年战略规划和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奖励淘汰机制,有2010年上半年经阵痛调整后的出色业绩表现,国美与竞争对手将再度拉开距离,我们每位国美人已经做好了再度发力的准备!6<<123456>>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陈晓或主动辞职?

  三、关于“慷股东之慨,不按业绩考核,盲目给部分管理人员发期权,变相收买人心”之说

  2009年7月7日,公司按照正规的法律程序向105名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期权。此期权方案的特点就是普惠制,涉及到了各级高管人员,不像其他企业的期权方案多集中于核心高管。与苏宁曾发放的期权方案比较,苏宁前13位公告高管占比57%,我司公告的11位高管占比仅为32%。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案,是基于2009年当时公司并未完全走出危机的实际状况,同时竞争对手频繁地采取各种方式来动摇、吸引公司的各级高管,更基于相当一部份高管长期在公司服务以及在此次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为了稳定团队,使高管人员能继续充满激情,充分发挥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全身投入到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中去,并能与企业一道分享这一未来价值创造的成果。

  事实证明,无论是国外的成功大企业还是国内的像海尔、创维、TCL、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都同样采取了期权激励政策,并成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力。但从未有听哪个大企业对期权激励有“慷股东之慨,变相收买人心”之说。况且在2009年9月及2010年4月的投资者路演见面过程中,也从未听到过哪位投资者对此反映出任何不满,反而都对此表示了支持。

  四、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到底该向谁负责?

  目前有媒体报道称,期权方案的实施使公司高管集体背叛,这种舆论导向不仅是对高管们的诬蔑、丑化,使高管们集体背负见利忘义的骂名,也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曲解。试问,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都不曾留有这类的骂名?为什么和我们类似的企业创维、物美都能通过期权这一激励手段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并走上更好的发展阶段?期权并不是股权,它是基于业绩增长的利益分享,难道参与创造这一业绩增长的主力军就真的不该有资格参与分享,反而落此骂名才是罪有应得?

  国美是该到了要思考是谁的国美的时候了,唯有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进一步理明白管理团队到底该向谁负责的问题,到底是不是见利忘义?

  自从2004年国美电器上市以来,连续近五年黄总在不断减持,持股由约75%降至目前的约34%,从资本市场套现一百余亿,因此目前的公司是由黄总及众多公众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公司的董事会也好,管理层也好,其本职要向公司的全体股东负责,要以诚实、守信、责任为准则,为社会、员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做好公平、和谐的处理。公司以陈晓董事长带领的高管层在应对2008年底危机直至当前一直遵循的就是这一原则,并尽可能地考虑黄总目前切实的处境,采取理解和谨慎的态度在处理黄总令公司管理层难以面对其他股东和员工的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当公司因引入贝恩资本助公司起死回生后,黄总将贝恩三名董事逐出董事会;对以陈总为代表的高管团队带领全体国美同仁将企业拯救于危机并取得了社会各界普遍好评的公司业绩的轻易否定;对于2008年因受黄总个人行为连带给公司造成的资金短缺而采取的关店止血策略的无端指责等等,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作为有职业道德的经理人,对于有责任感、正义感的高管人员没有选择,在情、理、法之间只有将法、理排在前,才能建立符合市场及公众价值判断标准的情,那才是真正的大爱长情。所谓真正的忠诚,无论是在过往还是在当今社会,也不可能是脱离价值观判断标准的无条件的服从。国美高管在情、理、法之间所做的选择将会成为推动中国家族式企业向公众型企业转变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转型将是由众多人经历心路艰苦历程和承受各种非议所换来的进步。

  五、关于将“国美”变成“美国”的外资论

  一直以来,媒体大肆渲染国美因贝恩资本的引入外资化的观点,试图激发大众的民族情感,而实质上国美电器本身就是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外资企业,其大股东就是在百幕达注册的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黄总在连续五年减持套现一百余亿的对象也几乎都是海外投资者,2005年进入国美的华平就是其中之一。若说国美外资化,早在2004年上市初期已就成为现实了。况且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发展至今天,还拿这个大做文章还有什么意义?6<<123456>>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陈晓或主动辞职?

  六、国美需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能够否认黄总对公司的贡献,没有黄总就没有公司目前在市场上的基础,没有黄总也没有国美这么多员工成长和成才的机会,这份情感相信国美的很多员工都会难以忘怀,这也是众多高管面对情、理、法的选择,内心产生沉重纠结的原因。但不幸的是自2008年底黄总被抓入狱后,至2010年5月被一审定罪14年,黄总在短期内已无望重回国美主政已成事实。在这期间,国美新的管理团队面对危机自动填补决策缺位已形成了具有抗风险和持续发展公司的坚强团体,广大员工的智慧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公司更强调群策群力,发挥群体力量。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干部选拔和任用考核等方面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只有公开和透明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公平与公正。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政策更关注各级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增长的关联性。五年战略规划更是为我们明确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未来五年我们相信在现有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门店场地经营转变为商品经营,提升单店效益、优化网络为基础实现门店总数2000家、销售规模达1800亿的目标,将激励着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近日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对陈晓董事长及公司高管的舆论攻击及无事实依据的诽谤,恶语不胜枚举,这种舆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使大家无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员工内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混淆了公众及员工的视听,严重扰乱了国美20多万员工和多年培养起来的国美忠诚消费者的认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全体员工,不传谣不信谣,尊重事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恪尽职守、坚守岗位,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业绩对各种攻击和行为予以有利的驳斥,回报社会、回报股东、回报消费者。

  亲爱的国美同仁们,在这攸关公司命运和员工未来的关键时刻,我们从不依赖救世主,唯有我们团结一起坚持真理,用事实理据和我们不懈的努力去迎接国美充满光明的未来!

  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美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国美大事记

  1987年1月1日,黄光裕在北京创立国美电器。

  1990年,国美创新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与上游厂家实施直供模式。

  1991年,国美率先创新在《北京晚报》刊登中缝报价广告,走出了坐店经营的传统模式,被誉为中缝大王。

  1992年,国美在北京将所有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形成中国最早的连锁雏形。

  1996年,以长虹为首的国产家电崛起,国美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家电商品转向经营国产、合资品牌家电商品。

  1998年,国美出台《国美经营管理手册》,建立了完善的连锁经营管理范本,为走向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9年12月,国美进军上海,实现了京、津、沪连锁的构架。

  2001年5月,国美在全国范围内有13家连锁店同期开业,标志着国美电器进入“全国连锁网络”建设得高峰期。

  2003年2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2002年中国连锁经营企业排名结果,国美以年销售额108.96亿元位居第四名,在中国家电零售企业中位居第一。

  2003年11月,国美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旺角商城成功开业,标志着国美在实施国际化战略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国美也由此成为中国家电零售领域走向海外的第一商家。

  2003年11月,国美在河北开业,至此国美全国直营门店数量突破100家.

  2004年2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03年我国连锁企业经营业绩,国美以年销售额177.92亿元位居第三,在中国家电零售业中位居第一。

  2004年6月,国美电器有限公司(HK.0493)在香港上市。

  2004年10月,“2004胡润(胡润新闻,胡润说吧)百富榜”推出,黄光裕主席以105亿元成为中国首富。6<<123456>>

  由于博弈中牵扯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大股东黄光裕之间的个人恩怨变得更加复杂...国美再发公开信回击陈晓或主动辞职?

  2005年2月,国美建立大区管理制,实现国美各分公司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整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2005年2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04年全国连锁企业经营业绩,国美以年销售额238.8亿元位列第二,蝉联中国家电零售业第一。

  2006年2月,国美宣布正式进军澳门市场。

  2006年2月,国家商务部公布2005年全国连锁企业经营业绩,国美以年销售额498.4亿元位列第二,蝉联中国家电零售业第一。

  2006年11月,国美永乐举行合并庆典。黄光裕先生任合并后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晓先生任集团总裁。

  2007年2月,黄光裕主席携手贝尔斯登银行启动私募基金。

  2007年3月,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了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业绩,国美以年销售额869.3亿元位列第一,成为中国连锁业领头羊。

  2007年12月,国美全面托管大中电器。

  2008年1月,国美收购山西大同北方电器。

  2008年1月,国美收购大连讯点通讯连锁。

  2008年3月,国美电器控股三联商社。

  2008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07年连锁百强经营业绩,国美以年销售额1023.5亿元位列第一,再次领跑中国连锁业。

  2008年11月,黄光裕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调查。

  2008年12月23日,黄光裕与其妻杜鹃辞去国美董事职务。

  2009年1月,黄光裕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陈晓正式接任董事局主席。

  2009年6月,国美引入贝恩资本,认购国美发行的18亿港元可转股债券,初始转股价每股1.18港元,并获得了国美董事会3个非执行董事席位等一系列苛刻条款。

  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通过高管奖励计划,包括部分董事及上百名高级雇员可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新股。其中,陈晓2200万股,王俊洲2000万股,李俊涛1800万股,魏秋立1800万股,孙一丁1300万股,牟贵先1300万股,伍建华1000万股。

  2010年5月11日,国美股东周年大会上,黄光裕在12项决议中连投5项否决票,包括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当晚,国美电器召开紧急董事会,宣布重新委任贝恩的三名前任董事。

  2010年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黄光裕因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黄光裕不服结果,已经上诉。

  2010年8月4日,黄光裕发出信函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国美今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涉及股票增发的一般授权,要求撤销陈晓等多位高管职位。

  2010年8月5日,国美电器就向香港法院提交了诉状,要求黄光裕对国美违约责任进行赔偿。

  2010年8月18日,黄光裕向国美员工发布公开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矛头直指陈晓。

  2010年8月19日,潮汕老乡火线相助黄光裕20亿元,以储备充足资金应对此次与陈晓的控制权争夺战。(编辑:郭英鸽)6<<123456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