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经济学大会中国元素成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11:13  上海商报

  海内外经济学家畅言中国经济发展 各种观点碰撞彰显大会精神

  

  商报记者 林郑宏

  本周二在上海拉开帷幕的第十届世界经济学大会昨日进入第三天。与前两日有所不同的是,包括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国际知名青年经济学家魏尚进等人的登场演讲给会场带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与此同时,在主办方安排的几场专访中,包括两位诺奖得主在内的数位国外经济学家也对中国经济的相关热点畅所欲言。

  华人经济学家看中国

  林毅夫:持续改革使中国成发展明星

  世界经济学大会对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场机会难得的学术盛宴。不过,由于专业性很强,大会议程中许多场次对于普通听众,甚至是非该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却难以产生直接的吸引力。对此,本次主办方特别在会议过程中举办了“政策专题全体大会”,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最新热点作为主题,并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发布对于这些热点的最新研究成果。

  昨日政策专题全体大会主题是“多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从这个标题即可以看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吸引了全球经济学界的目光。而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以及知名国际青年经济学家魏尚进的齐齐亮相,则为会场增添了不少人气。商报记者发现,虽然是午餐时间,但许多听众却已经早早地等候在现场。

  “自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登场演讲的林毅夫表示,世界银行曾评估出二战后经济发展的13个明星国家,这些国家都在至少25年内保持了平均7%的年经济增长率,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他指出,正确的政策导向,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没有被中断的持续改革,是上述13个明星国家的共同特征。“只要中国经济在未来能保持这几点,就很有希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长。”

  钱颖一:中国GDP2028年有望超美

  随后登场的钱颖一肯定了中国经济过去的成就,但是他指出,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世界平均水平约在人均年收入3500美元,或者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在7500美元)。此外,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曾经经历过同样高速增长的东亚经济体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占GDP增长的比重明显偏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起始点是一个计划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占主导的时代,这一点与其他东亚经济体完全不同。”

  在回顾过去历史的基础上,钱颖一谈到了本轮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后座力:“以市场为原动力的改革出现颠倒、国进民退以及结构性改革被延缓,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作用。”而对于未来,他则强调了推进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司法公正欠缺和官员腐败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政治改革加以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钱颖一特别提到了自己对于中国何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理解。“虽然去年中国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35%,但只要中国的GDP年增速与美国保持在4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年均升值幅度维持在2%以上,那么在2028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超越。”

  魏尚进:性别出生比失调推高顺差

  与前面两位华人经济学家有所不同,曾被誉为“华人首席经济学家”(知名经济学研究数据库RePEc2008年全球经济学家排名第76位,是唯一进入前百的华人)的魏尚进在谈及中国经济时选择了一个较为独特的切入点——出生性别比。

  众所周知,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热议的一大焦点,但是将这一点与中国近几年来的贸易顺差持续走高联系到一起,商报记者还是头一次听说。

  “数据显示,2003年开始,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才出现爆发式增长。迄今为止,外界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汇率操纵、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特殊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文化特征等等。”魏尚进称,“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是2003年?而不是其他时间?”

  随后他通过大屏幕列举一系列图表与数据表明,随着新生儿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调,中国的人口性别比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急速上升(即男性占比扩大),而与此同时,购房款在存款中的占比却在1990年至2007年提高了整整60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当性别比达到一定位置时,总储蓄率和贸易顺差均会突然出现大幅上涨,而实际汇率则会下降。”

  “解释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在性别比上升的时候,男性会增加储蓄——这可以称之为竞争性储蓄。通俗点来说,就是男人们为了结婚而存钱买房子,但是娶老婆的难度增大了,所以在存钱的量上也产生更多竞争,从而导致储蓄率走高。”魏尚进解释道,“储蓄率走高必然导致国内消费降低,那么就会有更多产品被用来出口,而进口却难以实现大幅增加。”

  听到这里,商报记者周边的许多人都是哑然失笑。“其实2003年也差不多是中国房价开始腾飞的时间,原来是性别比差异从量变到质变引发了这场大涨价啊。”边上一位听众对这样的一个新颖观点频频点头。

  国外经济学家看中国

  莫里斯:上海与香港仍存明显差距

  华人经济学家对中国问题畅所欲言,与会的国外经济学者也是同样对此兴趣盎然。昨日商报记者采访的数位国外经济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当今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上海与香港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坐在商报记者对面的剑桥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在面对提问时如是回答,这位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是上海能够超越香港的一个重要前提。“虽然上海的经济增长率更高,但是香港在保险市场、金融法规等方面均优势明显。”

  而在谈到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滑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时,他表示,人们可能对此存在误解。“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引发金融危机,但是那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指出,1997年金融危机时期,香港楼市的下滑幅度比美国更大,但是当地的银行业并没有遭遇灭顶之灾。当然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历史表明有些事不一定就会发生。”

  他还特别提到了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并指出,征收遗产税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实现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方法。“但是我建议不一定要仿照欧美一次性征收,而是将之视为继承者收入的一部分,分期征收,比如5-7年之内。”

  梅尔森:外储应用于帮助刺激消费

  博弈论大师罗杰·梅尔森是商报记者昨日采访的另一位诺奖得主,对国债拍卖有专门研究的他,对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进行了较多的阐述。

  “美国国债目前已经超过14万亿美元,与去年美国全年GDP基本相等,这样的一个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他表示,“但是无疑美国国债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下去,现在美国每年为国债需要支付的利息已经达到全年GDP的3.5%,总会有一个能承受的极限。”

  那么美国是否会允许美元大幅贬值,来变相降低政府负债呢?对此,梅尔森指出,美国政府如果那么做,就会面临政治危机。因为美国现在的很多基础消费品来自国外,美元贬值意味着这些进口商品涨价,势必引发通胀,在失业率高企的环境下,通胀直接会影响到民主党的选票。

  “当然我知道问题在于除了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巨大的外储少有出路。最近,欧债危机缓解可能使得欧元区国债重新具备投资价值,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连续两月减持美国国债。”他话锋一转,“但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不考虑用外储做补贴来刺激国内需求呢?比如对电冰箱进行补贴,让更多偏远地区的穷困人群可以用上这种产品。”

  他随后进一步反问道,“中国现在的国内储蓄率高达40%,这对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来说很不正常。应该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特别是要启动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

  戈登:中国政府应该马上加息

  与前面两位诺奖得主不同,来自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罗格·戈登教授虽然可能名气较小,但他近几年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写了不少相关文章。因此在诸多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中,也成了被问及中国问题最多的人。

  “中国政府应该马上加息。”戈登略加思考后,对商报记者的提问做了肯定的回应,“目前的利率水平明显太低,需要进行重新平衡。”他指出,7月份中国CPI增速已经超过了3%的控制线,虽然这可能是暂时的,但还是显示通胀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一观点与之前接受记者采访的2000年诺奖得主丹尼尔·麦克法登相同,当时他表示,加息与继续刺激经济并不矛盾。“可以在小幅加息的同时,继续对经济采取一些刺激计划。”

  戈登还建议,中国政府应该考虑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以吸引楼市资金转向,从而降低房产价格。“物业税可能是一种方法,但是我认为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变堵为疏’可能更好。”

  有意思的是,在记者一行当时采访戈登教授的专访会现场,有一位提问的人被最终发现是“冒牌同行”——原来这位来自复旦大学的大三学生慕名而来,借此机会向经济学家提了一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即碳排放控制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一定就是坏处,但是直到专访结束才知道原来周边的人都是记者。

  “其实中国方面也可以这样想,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需要很多专门的环保技术和设备跟进。虽然一时来看,因为这样的行动减少了收入,增加了成本。但是如果能够借此机会趁势发展许多自己的技术,并向国际申请专利,将使得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取得长期收益,而这实际上也是美国现在正在做的。”

  “这确实提供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路,对我的论文很有帮助。”这位“误入”记者群的吴姓学子会后对经济学家一再表达谢意——而在记者一行看来,这样的一个求知解惑的场面,或许才是这届世界经济学大会曾经提倡的目标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