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萃中国工商银行8月19日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发审委已经审核通过该行发行不超过人民币250亿元A股可转债事宜。加上该行董事会业已通过的A+H配股融资人民币450亿元的计划,工行融资总规模预计将达到700亿元。
8月18日,国内市场今年第二大IPO———光大银行首次公开募股正式揭幕。据估算,光大此次可募集资金180亿元至210亿元。
工行可转债获批、光大IPO、农行IPO……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或预计实施的登陆资本市场计划,使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银行再融资”的话题再次升温。
2009年高速的信贷扩张为此轮商业银行再融资埋下伏笔。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多增4.69万亿元,几乎是2008年的1倍,创历史新高。迅速扩大的信贷资产,对银行资本形成大量占用。加之监管机构提出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压力陡然增大。
数据显示,至2009年末,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已由2008年年底的13.37%降至11.27%。而今年一季度,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8%、11.09%、11.44%和11.73%,又分别较2009年末下降0.13、1.25、0.93和1.0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底线,商业银行再融资势在必行。不过由于今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疲软,商业银行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不得不考虑渠道和工具的选择,避免对资本市场形成重大冲击。
今年3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银监会关于大型银行2010年补充资本的请示。根据国务院的批复,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四家大型银行按照“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的要求,采取符合各家银行自身特点的再融资方式。
据此,几家国有上市银行相继出台了其再融资计划:工行A+H配股融资450亿元,并且发行250亿元A股可转债,总计融资700亿元;中行选择"A+H"配股融资600亿元,同时发行400亿元A股可转债;建行为“A+H”配股融资750亿元;交行为“A+H”配股融资420亿元,相关工作已经完成,扣除全部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325.05亿元。四大行的再融资总额度在2870亿元以内。
短时间内扎堆密集再融资,加之几艘“超级航母”筹资数目巨大,使得人们再次审视银行“输血”与“造血”功能的完善。
商业银行实现资本补充,对内依靠利润累积,对外则主要依赖向外部市场融资。如果说向外部市场融资是“输血”,那么“造血”则主要是指提升银行盈利能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
大型银行股改上市以来,其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得到显著增强。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银行业所有者权益由10639亿元增长到2009年年末的44342亿元,净增幅达33703亿元,预计其中银行体系自身净利润的贡献度超过50%。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年报显示,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4348.33亿元,同比增长16.45%。其中,中行、工行、建行三大行共计实现净利润3161.74亿元,同比增幅18.5%。
然而,依赖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消耗着大量银行资本。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严重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发展不消耗和占用资本金的中间业务,才能使银行资本得到可持续性有效补充。可见,“造血”功能的完善,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是关键。
“在资本要求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在积极调整业务和资产结构,从内部挖掘发展潜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资本管理。包括合理规划自身资本结构,选择适当的融资工具,积极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降低融资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从而使商业银行既可以筹集到支持业务发展的资金,又可以弱化再融资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与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占比达到40%~50%的水平相比,国内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还比较低。2009年年报显示,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四家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4%、79.3%、68.4%和82.3%。除总体占比偏小外,中间业务还存在内部比例失调的问题。目前,各银行中间业务多以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为主,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中间业务的技术含量、智力含量将成为未来业务模式转型的主要方向。
“输血”的意义在于“造血”功能的完善。此轮银行再融资潮之后,人们更希望看到资本节约型业务在未来的极大发展。也唯有此,此轮备受争议的融资潮,方能证实其合理性。
在资本要求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在积极调整业务和资产结构,从内部挖掘发展潜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资本管理。包括合理规划自身资本结构,选择适当的融资工具,积极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降低融资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从而使商业银行既可以筹集到支持业务发展的资金,又可以弱化再融资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