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典诵读开阔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03:15  中国经济时报

  ■伍立杨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两三年来取得良好成效。

  云南丽江宁蒗县西川乡完小的一名语文教师,写有长文,介绍该校推行经典诵读整个过程。文中大略说到,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前各安排15分钟的诵读小课,采取领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接龙读、小组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老子》等古代文化经典,几年来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远在美国的美籍华人教育家,为其所感动,不远万里来到丽江,参与教研并捐出大笔款项,为经典诵读助阵。

  当然,也有人以为,这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表现,担心诵读活动限制思想发展。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包含两层意思:“中华诵”是一层,“经典诵读”是一层。前者系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咏赞,这是“纲”;后者则是对中国经典诗文、四书五经以及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诵习,这是“目”,是具体作业。最近一段时间开展的“中华诵学生夏令营”也是“中华诵”活动的一部分。

  过去四书五经之所以束缚人的思想,是因为和科举制度、八股文联系在一起,属硬性灌输和桎梏。今之诵读则是自由选择和吸收。

  唐德刚先生说他小时候学汉字,字、文结合,像《〈左传〉选粹》、《史记菁华录》这些书能整本背诵,“大多数的孩子均不以为苦”,家中长辈再辅之以物质刺激,小孩甚至主动地啃起《通鉴》、《文选》等大部头来,且乐在其中。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无论文理农工医,其功力素养、精神状态俱令今天的我辈惊讶。这些与他们幼少时代浸染传统经典大有关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实就是在这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经典的诵读,于个人而言,培养气质学养的深度;对时代风气而言,则加深文明的内涵。在这一点上,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对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阻碍,反而会有如虎添翼之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