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 03:15  中国经济时报

  ■金新专栏

  “救赎”者,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也,谓基督拯救世人之道。

  《现代汉语词典》尚未收录此词,而笔者真正理解“救赎”含义,纯系一次偶然的阅读。

  日前有朋友赠送一本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江南》杂志,随意一翻,不料“郁达夫小说奖的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这一醒目标题吸引眼球。

  “铁凝的《伊琳娜的礼帽》以深深的语言表现力,用小视角描绘出了人性异化这样一个大问题。但小说并没有止于揭示,它最为闪亮的是同时写出了对异化人性的救赎。这无疑给了那个疲软而黯淡的社会增添了几抹亮色……”吴秀明评委点睛傲居榜首之中国作家协会铁主席之作品所遣“救赎”一语,真的是太“传神”了!

  印象中我泱泱华夏是个孔子盛誉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之文明古国,有妇孺皆知之《吕氏春秋·孟春纪》之“去私”为证,不避累赘录之于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噫,良知“如可作也”,非祁黄羊“吾谁与归”?

  短篇小说《伊琳娜的礼帽》发表在《人民文学》2009年第3期,把故事浓缩在机场和机舱,从细枝末节入手描绘人物百态:瘦男人与伊琳娜的N种暧昧,莫斯科新贵与两位年轻浪女的几番调情,同性恋男子的再次性趣,展现了特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多角关系,应该是篇有一定特色的好作品。

  今年8月29日是郁达夫遇难65周年纪念日,铁凝主席的《伊琳娜的礼帽》“在丹桂飘香”之际获《江南》“郁达夫短篇小说奖”,且为最高奖,窃以为理论上似无“花落谁家”的悬念,除非产生体制性意外。

  有人说郁达夫“细行不检,大节无亏”,前者大抵指其个人情感史。

  文学与情爱之于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他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沉沦》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曾在中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辩护的是周作人,以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是一件艺术品”。

  就此而言,铁主席是深得郁氏小说创作之艺术三味。

  当然,好像也缺点什么。

  当然,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

  胡愈之先生曾对郁达夫的一生作如是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盖因达夫一度“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以倾全力关注民族存亡,后惨遭杀戮。

  文学与政治紧密挂钩充当婢女抑或清客门客食客是文学的耻辱;文学不关注民族之苦难,无意民主、民生、民权之政治内蕴为文学之堕落。

  良知对文学的要求高是高了点,谁让你是在摆弄“人学”呢?

  “状元与宰相是绝对写不出《红楼梦》、《西厢记》的”,“屈原流放,有了《离骚》;陶潜弃官,有了《归去来辞》;范仲淹遭贬,有了《岳阳楼记》;苏轼获罪,有了《赤壁怀古》;陆游被抑,有了《卜算子·咏梅》……”;纵观历史,每每是落魄文人与丢了乌纱帽或仕途不济者流“成就了中国文学”。

  言说是多么精辟。

  我们都有可能“在道德上和精神上极度贫穷,因此出卖了我们的产业,从而成为了罪的奴隶”。

  耶稣基督为了“救赎”世人,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宝血洗净世人的原罪及其他罪孽。

  根据原著改编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细节: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了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

  上帝在细节之中。

  记得《读者》里曾有这样一段哲语:“看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我不太在意他的学历,而在意他的生活细节;看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我不太在意其客厅的陈设是否雅致,而在意这个家庭的厨房和厕所;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也不太在意报纸和电台的说法,而在意普通民众业余时间的举止。”

  哲语未尽人意,想改一下“殿后”之句:“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也不太在意报纸和电台的说法,而在意作家戴着镣铐的舞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