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硬安全与软经济:奥巴马对华策略巧转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6日 09:45  21世纪经济报道

  奥巴马上任伊始以对话为主的对华外交政策告一段落

  本报记者 李景 北京报道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巧实力”外交正演至高潮。

  去年年初首次抛出巧实力概念时,希拉里曾对此做出解释,认为巧实力包含了“硬实力”和“软实力”,并表示,由于在变动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希望美国和中国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

  一年半后,巧实力下的软硬分配始浮出水面。

  7月28日,核动力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参加了日本海上的韩美联合军演;8月8日,华盛顿号抵达越南中部岘港附近的南海海域,为11日在南海举行的美越海上联合演练造势;而在美越联合军演当天,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则抵达新加坡口岸进行访问。

  8月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Michael Mullen)上将对外再次确认,华盛顿号航母将会参加美韩黄海军演。

  就在华盛顿号忙碌的当口,8月3日,美国负责经济、能源与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Robert Hormats)参加华盛顿著名智库威尔逊中心与哈佛大学联合举办的“美中关系长远未来”研讨会,并提出以“软接触”处理美中经济关系。

  一条横亘于政经之间的界限正越来越明显。

  不止一位中美关系研究学者对本报记者分析, 美国受国内政治原因和自身所处的经济状况的双重压力,对华政策显示出安全防务上强硬、经济贸易上合作的割裂现象。

  经贸软接触

  软接触并非空话。

  今年5月,鞍钢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Steel Development Co。)达成协议,向后者投资1.75亿美元,鞍钢占股20%,并获得密西西比州政府审批。两个月后,50多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称鞍钢投资美国钢铁公司将“对美国就业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这一次,鞍钢的合资并未陷入泥沼。尽管至今美国政府都没有明确回应鞍钢的申诉,但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也迟迟没有启动对鞍钢投资项目的审查。与以往更为不同的是,美国部分学者、官员乃至钢铁发展公司本身都站出来支持鞍钢,认为“对美国就业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说法毫无依据。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认为,国会议员反对中国资本进入美国通常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简单地出自选举需要,因为反对中国往往可以取得更多支持;二是出自立法需要,有强大国家资本做后盾的中国国有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确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但问题是,来自中国的投资额占美国GDP的比例是中国投资占英国GDP比例的一半,是中国投资占加拿大GDP比例的1/5不到,美国还远远没有到需要担心过多中国资本的时候。”史剑道言下之意,大多国会议员的反对提案出自对个人选票的考虑。

  而白宫正在越来越多的替中国与国会做周旋。

  5月24日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引用中国成语“风雨同舟”来阐述两国合作。

  6月16日,因人民币汇率迟迟未见升值,美国国会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商务部长骆家辉在作证时表示将会和盖特纳一起密切关注人民币升值,并继续向中国提出汇率问题。

  但此后,奥巴马政府依然未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正式发难。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于7月30日宣布,将在9月15日针对人民币政策召开听证会,讨论对中制裁和向世贸起诉可能性等事宜。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孙仲涛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美关系在经贸合作尤其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存在着中方、白宫和国会的三角关系,是“白宫和中国一起对付国会”。

  防务硬介入

  而在人民币汇率上表态暧昧的奥巴马政府,如今正一再触探中国在安全防务问题上的“底线”。

  “去年7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访问美国的时候,教会了美国一个新词,核心利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国务院东亚问题顾问、华盛顿大学中美关系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告诉本报记者,最初中国向美国提出的核心利益是台湾问题,但随后南海主权、人民币汇率等问题都先后加入了中美博弈时的中方核心利益列表。

  7月15日,希拉里高调宣称,保持南中国海一带的自由航运有美国的一份利益,美国将愿意出面组织解决(南海主权)问题的多边会谈。

  此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发表关于南海问题的讲话,语气强硬地驳斥了希拉里关于南海自由航运是美国利益的说法,并且不点名暗示美国不能增加出口“不是因为航行自由受到阻碍,而是因为对高技术产品输出设置了高壁垒”。

  “美国虽然不支持中国对南海行使主权,也不会支持越南的主权。实际上,他就是在南海搅一棍子,把水搅浑。”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美国插手南海问题,是为了重拾在东亚峰会和东南亚地区的利益和话语权。

  在南海问题以外,频繁的军事演习更使中美关系蒙上阴霾。

  6月23日,环太平洋军演在夏威夷海域举行,美国在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网站上建立环太平洋军演主页,实时更新军演消息;7月28日,韩美联合军演在日本海鸣锣,日本首次派出海上自卫队官员作为观察员参加;8月11日,美越海军举行海上联合演练,美国军方强调此举旨在庆祝美越关系正常化15周年。

  而在中国的一再反对下,美国近日确认将派出华盛顿号航母参加于黄海上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

  “(即将举行军演的)黄海并非中国领海,而是公海海域,而美国始终保有在公海航行的权利。”麦克·马伦上将在8月9日的记者会中做出如上表述。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杨伯江认为,朝鲜问题使得中美在东北亚地区的关系急剧降温。天安舰事件一出,韩国必然要寻求同盟国美国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反对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割裂的”外交

  奥巴马上任伊始以对话为主的对华外交政策告一段落。经济软,安全硬,美国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巧实力。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赵可金认为,实际上巧实力就是交替使用软实力和硬实力,此前软的一手用得比较多,但如果不能解决美国的现实需要,那么就用硬的一手。

  而在11月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出于国内政治需要,“硬的一手”或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现阶段美国外交手段中。

  8月11日,美国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Michael Austin撰文欢呼希拉里外交政策的转向,并认为白宫终于做出表态,支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利益。

  “希拉里的态度表明了美国的新政策,这并不能被仅仅看作是针对中国的外交防震,而是为了积极承担对稳定态势的责任,促进地区安全,以期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更为民主的未来。”极富影响力的保守派智库如此热捧民主党外交新态度,足见白宫近日在太平洋上的一系列部署深得国内保守派拥护。

  对此,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杨毅少将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着“不同步”甚至“不同向”的现象,其摇摆与混乱实为罕见。

  而赵可金则表示,奥巴马政府不管是对华谦卑还是对华强硬,中国都应理性对待,并建议中国也应学会两手外交。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