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油欠大连人民一个道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4日 00:04  经济观察报

  刘戈

  482

  2010-08-16

  刘戈

  在“7.16”大连中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半个月后,8月3日,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再次来到大连指导善后工作。蒋称赞中国石油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队伍体现出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大无畏精神和良好素质,是一个能打胜仗的英雄群体。在拜会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市长李万才时,“详细汇报了“7·16”事故发生后中国石油采取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对大连市委市政府在抢险救援中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谢。”并商讨了善后工作。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8月2日,中石油大连分公司召开了表彰大会,几十个单位,上百位个人获得嘉奖。两个日期一对照,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责任还没有讨论清楚,直接责任单位就忙着开表彰大会的用意了。

  在这篇来自中石油的网站的报道中我找到了“汲取教训”之类的词汇,但没有找到一个有关表达歉意的词汇,哪怕是说句“添麻烦了”。没有。

  是的,按照中石油的公开表态,这起事故的责任已经推给了承包商。和BP在美国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后所做的一样。

  中石油相关领导在内部会议上认定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负责加注脱硫剂的公司现场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管道爆炸着火。但也承认,事故也暴露公司有的单位仍然存在着属地管理职责不落实、现场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业许可管理不规范、作业过程监管不落实、安全环保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以及带来的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长久破坏的后果,难道还不足以换来中石油的领导一句“对不起”吗?

  我想用一个消防队员回忆的细节来说明中石油有关领导所承认的那几个不落实、不到位、不规范:“开始罐区技术人员说,顺时针拧,顶多半个小时就能关上。可我拧了十几分钟竟然连一点感觉都没有。每拧80圈,螺丝才下去一扣,关一个阀门要拧80000圈。事后我才知道,根本没人尝试过手动关门,工作人员也没有经验。”最后,消防队员用了三个小时才把中石油的技术人员认为半个小时就可以解决的阀门拧紧。

  事故发生后,在大连市连续召开的三次新闻发布会上,没有见到中石油发言人的身影,乃至大连市的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不得不自觉背上工作不到位,没有通知中石油参加的黑锅。

  面对一起让一个数百万人口与毁灭擦肩而过的重大事故中石油选择了一如既往的沉默。令人窒息的沉默。

  这种沉默让我想起几个月前中石油发布《2009中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的盛况,那次长达数小时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众多的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还有中石油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苏丹国的大使。

  在会上,一位来自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盛赞中石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出色履行,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论证。他说:“中国石油正在打造也应该打造一种战略性的社会责任体系。美国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型的社会责任,另一种是战略性的社会责任。反应型的社会责任是当企业出现意外事故、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者是面临很大社会压力的时候尽社会责任,可以说是捐赠弥补过失等等,这是一种反应型的社会责任。而把社会责任融入到自己的战略体系中,把它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融入日常的经营实际当中,这种是战略性的社会责任。”

  接下来专家引用BP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最近BP石油公司的海上漏油非常严重,除了要堵住漏油管,还要赔偿,同时还要尽一些社会责任,这是典型的反应型的社会责任。”

  在这次盛会的两个月之后,中石油用他们的事故和事故之后的态度证明,也许他们战略性的社会责任搞得不错,但对于更低层级的反应型的社会责任做得并不比BP好。

  我不由的还想问一个问题,如果事故发生在苏丹,(当然苏丹是个内陆国家,只会发生爆炸,不会污染海洋),中石油是否也将采取“打死也不说”的低调危机公关策略?恐怕到那个时候,损害的不仅是企业的声誉而是整个中国的国家形象吧。

  石油开采运输是一个高危行业,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但面对周边社区产生的长久危害,连一句对不起都羞于说出口的企业,怎么让人放心呢?

  (刘戈 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栏目评论员)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