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辉报道
8月5日,保监会公布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险资运用的渠道和比例,其中险资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至20%。资本市场将输入新鲜血液。
除拓宽原有投资渠道外,随着保险资金的不断扩大,近期保监会还将酝酿《保险机构开展衍生品业务管理办法》,放开险资参与股指期货;探索稳步放开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等。全面放开保险机构开展利率互换业务。
“政策的出台是一个信号作用,表明监管层的一个姿态。大概在股市比较低迷的时候都会传递这样一种消息。”西南证券研究中心王剑辉研究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相比国外保险资金投资而言,我国保险资金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之后,资金运用的渠道一直较窄,主要通过银行储蓄的形式获取利息收入。直到1999年,保险公司才得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资本市场,但投资比例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200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实施《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首次获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但根据《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比例,按成本价格计算,最高不超过本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但当年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这两家中资保险公司的领军人物,却在其年报上体现为股票市场投资亏损。2007年股市大牛市的到来,险资投资股票比例上限也从5%提高到10%。
由于保费不断增长,保单资金获取成本高,实体经济增速放缓,本市场维持低位波动等原因,致使保险资金继续寻找出口。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占比约为15%,那么距离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25%上限还有10%的空间。按照去年末总资产4万亿元计算,险资权益类投资的空间尚有4000亿元,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的空间将有4000亿元。4000亿元险资入市,谁将从中获益?
“这些资金即使入市也不会一次性投入进去,可能对夯实大盘底部有一定的作用,或对相关业务的单位有一定关联,但短期内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其实投资收益是有一定制约的,并不是说一定要追求一个最大的收益,只要匹配就可以,所以我们对4000亿资金入市的期待值不会太高。”
但相关人士分析,4000亿元险资入市后,短期内,受保险公司仓位控制因素影响,权益类投资比例的变化不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造成实质性影响。虽然,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之前增持了各自的仓位,但相比两家公司巨额资产而言,加仓举动应属正常,属于市场的常规操作。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保险资金收益率仅为1.23%,预计二季度保险资金收益率仅为0.7%。整个上半年,保险公司实现资金运用收益755.2亿元,保险投资收益率仅为1.93%,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4.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其中,银行存款占比30.5%,债券占比51.8%,投资基金、股票、股权等权益类投资占比15.1%,其他投资占比2.6%。
对此,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要增加资产配置的弹性和空间,为优化保险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创造条件。要针对新的投资市场、投资产品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督促保险机构加强投资团队建设,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保险投资渠道扩展,投资比例放宽,如何对其监管?
“这个监管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有这么多监管层在把关。而且新增资金不是说一次性砸进去的,而是掌管这些资金的机构有一个投资策略的调整,只是在不同投资组合间进行一个调整。像保险这种资金更多的是追求稳健性的资金。”王剑辉表示。
在上月召开的“2010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吴定富就曾指出,今年下半年要继续按照“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吴定富还指出,要坚持守住底线,把防范风险作为当前保险监管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治理产生问题的源头,逐步改变“检查、处罚,再检查、再处罚”的传统做法,提高现场检查的有效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