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美内战或暗藏黄光裕减刑策略 陈晓存三大失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16:39  中国经营网
黄光裕与陈晓
黄光裕与陈晓

  在国美电器复杂的股权结构背后,国美董事会与黄光裕在控股权上的争夺并不轻松。

  近日,国美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现任掌控人陈晓之间的夺权战成了业内最大新闻。

  摩根大通增持国美

  据媒体报道,尽管黄光裕作为国美大股东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但是国美复杂的股权结构让他不得不抓紧时间联系其他投资者。

  根据联交所最新股权资料显示,8月3日摩根大通场内增持412.9万股国美电器,每股平均价2.78港元,涉资1147.9万港元,持股比例由8.98%升至9.01%。但在8月10日,摩根大通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在二级市场对股票所进行的操作并不完全是摩根大通自己的操作。“摩根大通也是一个代理公司,首先要分清楚这部分操作是我们自己进行的,还是我们的客户进行的。”但该人士拒绝透露此次操作的详情。

  与摩根大通相似的另一位国美电器的机构持有人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公司本身并不持有国美电器股票,而是均为客户持有。“我们有自己的PE部门,但并未持有国美电器股票,而我们背后有广大的中小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这个角色上,我们是一个经纪人公司,所以所有的二级市场买卖都是他们在做。”不过,该人士也表示,不排除摩根士丹利自己会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美电器的股票,“但这将是根据市场大势的判断而进行的操作,不会是策略投资。”

  或暗藏黄光裕减刑策略

  据上海商报报道,国美与黄光裕控股权之争让人们一头雾水,人们实在看不懂正在狱中等待二审判决的黄光裕为何再次向国美发难,要求撤销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及执董孙一丁,将其胞妹黄燕虹及追随多年的律师邹晓春硬塞入国美董事会。这个被明眼人一看就觉得是一着极为低能的“昏招”,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有知情人士猜测,这是黄光裕“应诉策略”的最后一步棋,其用意完全在于减刑。

  接近黄氏家族的人士指出,其实这是黄光裕“减刑策略”的最后一步棋。自黄光裕将自己多年经营的保护伞扯破而后悔再没人可捞他出来后,把国美企业拖向毁灭的深渊是黄光裕唯一可打的一张期望政府网开一面的“减刑牌”。黄光裕自被拘以来也一直打的是这张舆论牌,意在向政府施加压力,影响其刑期。

  据分析人士介绍,黄光裕被拘前夕正是陈晓任满两年准备退出之时,陈晓早已将其所控股份拆解,只保留不到2%的个人股份。不料,出事后,黄光裕立即请托陈晓成为代主席,这时,能撑起国美的除陈晓外找不出第二人来,陈晓不得不赶鸭子上架。陈晓继续留任国美,与其说是接受黄光裕请托,不如说是顾及公众人物不可推卸的责任感。

  其实,在国美度过黄光裕案危机并进入健康发展期后,陈晓已做好离开国美的准备,这一点黄家和国美高管看得很清楚。早在10个月前,陈晓的弟弟以照顾家庭为由,向黄俊洲辞去了其国美香港公司总经理职务,再也没在国美任职。

  作为曾经的中国家电三巨头之一的陈晓在等待适合的退出时机,但陈晓希望不要因为自己不合时机的退出而引起国美股价暴跌。然而今年5月份,黄光裕宁愿赔偿24亿元,也要否决贝恩3名董事的举措,使陈晓的退出计划再一次落空。

  在陈晓看来,黄光裕的发难完全不可理喻。撇开陈晓个人持有国美股份而有可能变成废纸不说,陈晓这时的去留又成了社会对公众人物人格检验的问题。

  黄光裕一审前实施的对政府“减刑策略”之举也许没顾及这一点而告失算,但有知情人士猜测,也许黄家已与陈晓谈好了损失补偿,现在是陈晓退出的好机会,但陈晓对黄光裕不仗义,中途变卦,继续留在了国美。

  黄光裕一审被判14年已成定局,黄光裕把国美拖入24亿元赔偿深渊,影响政府的“恐吓牌”已经失效;而国美经营团队被黄光裕激起的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和保全个人名义的善良的正义之战,似乎也被黄光裕玩弄了一下。

  在国美电器复杂的股权结构背后,国美董事会与黄光裕在控股权上的争夺并不轻松。

  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早在7月份,黄家便与陈晓暗中商议高价收进陈晓所持国美股份的事宜,意在赔偿陈晓由于股价暴跌造成的损失,以配合黄光裕出手。但黄家未说透其真正的目的,或理据不充分而被陈拒绝。黄家认为,暗中买通陈晓是上上策,但能看破黄光裕此种手脚的人并不多。知道陈晓思谋退出国美已久的密友曾经就此打探过陈晓:黄家跟你就高价收购股份让你退出一事进行过谈判吗?陈晓未作回答。

  由此看来,陈晓和国美经营团队在媒体渲染的国美控股权之争中,已不知不觉成了黄光裕敲政府边鼓而达到其减刑目的的棋子。人们不禁要问:政府、法律果真是黄光裕玩得动的吗?

  谁在说谎?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对于黄光裕当时拒绝关于国美电器高管的期权激励的说法,外界传言有误,并不是像陈晓所说的那样“黄全盘否定”,而是黄对于方案细节表示不满。不过由此转达出来的某种回答则让黄的老部下受到心灵伤害。这是一个迷局,将来黄自会说清楚。但是陈晓通过这件事毕竟换来众多国美高层人士的全力支持。

  于是,在众多的支持中,国美控制权争夺战开始升级。

  8月5日,国美电器公告,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提出法律诉讼,包括关于其于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中被指称的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公告同时还披露,黄光裕已通过其全资控股的ShinningCrown公司,要求撤销陈晓的公司执行董事和董事局主席职务等动议。这份火药味十足的公告,随后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随即拉开了陈晓“座实”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加速推动“国美电器去黄光裕”的步伐。

  8月6日凌晨,国内众多媒体均收到神秘人士发来的邮件,其中包括“国美大股东ShinningCrownHoldingsInc关于‘国美起诉黄光裕’及‘重组国美董事局’的声明”,以及“大股东致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函”。

  ShinningCrown公司特别强调,国美电器公告中,有关 “国美起诉黄光裕”与“要求重组国美董事局”时间逻辑的解释严重不符事实,存在欺骗投资者行为。从8月5日国美电器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看到,国美是在董事会通过对黄光裕提起上诉后,才收到大股东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信函。

  然而,ShinningCrown公司却强调:早在7月19日公司就派出代表与陈晓商谈重组董事局事宜,但双方一直经历了三个星期的友好谈判,直到8月4日晚上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才向董事局发出了“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函”。

  当前,虽然公众尚无法知道,国美电器的公告是有意还是无意将这一时间顺序颠倒。但这一公告发布后,随即引发了社会舆论和投资机构对黄光裕行为的指责,认为黄光裕是为个人利益而要求改组董事会。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情绪也正好满足了“陈晓欲取代黄光裕,全面操控国美电器”的事态发展需要。

  此后,陈晓以及国美电器第二大股东、投行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公开支持董事会的决定,并表示为了国美电器的长远发展,坚持反对黄光裕的5项提议。

  陈晓三大失误

  来自于ShinningCrown公司的内部人士则指出,直到现在,黄光裕都不敢相信这个现实。陈晓曾经是黄光裕最亲密的战友,甚至陈晓还表示与黄光裕要成为“世交”型的朋友。然而,在利益为导向的错误引导下,陈晓走上了一条与黄光裕和国美电器利益完全相左的道路上。

  “一是在最近两年掌舵国美电器的过程中,陈晓没有将精力放到整个集团长远战略规划和新兴业务拓展中,反而是苦心分裂大股东与经营层、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心思用错了地方;二是在战略和经营中未能抓住金融危机以来的市场机遇,未能从战略上给予经营管理层更高的目标和动力,增长放缓甚至停滞;三是在经营模式,特别是通过关店战略提升经营业绩和质量上,犯了严重的方向性错误,导致国美正在被苏宁超越。”上述内部人士直击陈晓领军国美电器的三大失误。

  在国美电器复杂的股权结构背后,国美董事会与黄光裕在控股权上的争夺并不轻松。

  据了解,自2008年底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了“促内需”,我国出台了“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刺激政策,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家电产业的逆市上扬。从国美电器年报中看到,2008年至2009年期间,国美电器的营业额从458.9亿元下滑至426.7亿元。但苏宁电器同期的营销额却从498.9亿元增加到583亿元。

  一位国美电器内部人士指出,虽然在此期间,国美电器在经营利润上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与苏宁电器的“量增利长”相比,我们的增长属于受国家政策和市场增长的拉动,并未体现出以陈晓为首的董事会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新的发展和扩张机遇。

  虽然经营业绩不佳、增长乏力,但陈晓为首的董事会仍在2009年7月公布了一份国美电器高管的股权激励方案,其中陈晓获得了最大的一笔2200万股的股权激励。一位证券业分析师指出,在这份股权激励方案中,陈晓获得了最大的一笔激励,实在令人意外。实际上作为公司股东和董事会主席,往往会在此时主动放弃,从而激励起更多的管理层信心和斗志。而陈晓却获得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实在令人想不通。

  而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最令人想不通的,还在于陈晓于2009年抛出的一份颇为吸引眼球的“关店策略”。对于此举,陈晓曾对外解释为 “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转变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式”。不过,多位国美电器内部人士却对陈晓的这份“关店策略”提出质疑。

  我国家电连锁业态发展至今不过短短10多年的时间,当前仍处于网络布局和优化的发展阶段。但陈晓提出的“关店策略”却采取了简单的一刀切方式,重点不是通过关店来优化门店管理和经营质量,而是粗暴地将经营业绩低于平均值以下的门店直接停掉。

  家电分析师洪仕斌指出:“一般来说,家电连锁企业每年都会关掉一批门店,但同时还会开出许多门店,除了通过开店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更为重要在许多地区的门店还是一种战略布局和抢位,用于企业整体的品牌宣传、未来战略布局等。”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国美电器内部人士指出,“陈晓的这种关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粗犷的发展手段,给国美在市场经营和战略布局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是直接关店,而没有采取同时开设新的门店,导致国美电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还在无形中给国美电器的品牌蒙上一层阴影。另外,在国美关店的同时,一大批竞争对手却在快速开店,进行战略抢位,使国美丧失了战略性布局的基础。

  黄光裕还有筹码吗?

  2006年才进入国美电器的陈晓,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一帮跟随黄光裕十多年的国美老臣与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在陈晓与黄光裕决裂的当前,黄光裕这些心腹的态度耐人寻味。

  随着黄光裕的入狱,经过董事会管理层一年半以来的“去黄光裕化”,黄光裕在国美电器越来越成为一个传说。 黄光裕手中还有筹码吗?

  有专家认为,此次国美电器对黄光裕提出的诉讼,只是想办法逼迫黄光裕将手中国美电器的股权出售一部分,而国美电器能够借此来稀释黄光裕的股权,去掉其大股东的身份。而黄光裕就因此而妥协吗?黄光裕手中究竟还有何筹码?

  有报道称,多位资深分析师认为,黄光裕手中的筹码包括国美电器股权、国美电器未上市的300家门店股权、每年的收益、个人资产等,以及其妹黄秀虹掌控的鹏润系资产,“所以,即使没有国美电器,支撑黄光裕背后的现金流仍然巨大。”有分析师表示。

  更有报道称,国美电器之所以着急提出诉讼的原因是,黄光裕的妻子杜鹃当时获刑3年零6各月,如今,只剩下1年左右刑期,假设能够减刑的话,不日即将出狱,这对于国美电器股权争夺将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国美争夺战的“红与黑”

  在国美电器复杂的股权结构背后,国美董事会与黄光裕在控股权上的争夺并不轻松。

  国美主导权争夺战,在媒体推动下,已从商业事件上升到社会事件,所以就要有一套社会的评判标准。虽然陈晓带领管理层的所作所为,符合法律原则,但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儒家思想中,还有一套行为道德准则。因为在这场争夺战中,当一个个国美老臣在背弃黄光裕时,除了黄光裕要痛病思痛,大家还要分析出这场商业之战,背后人性之战的根本原因。

  国美主导权的争夺战,对于现今中国职业经理人与老板合作模式上,也有着里程碑意义,因为国美争夺事件的定论,一定会深刻影响众多的企业老板,因为其不只是简单地商业事件,也是新经济下股权治理的里程碑事件。

  胜负即将揭晓?

  一位来自ShinningCrown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凡是拥有10%以上股份的大股东,都可以发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虽然当前国美电器董事会否定了我们8月4日发出的5项提议,但我们仍有21天时间来决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争取通过我们的提议,从而改组现有的董事会。”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稳定是根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矛盾,但只要能快速而果断地解决,那么对于公司的发展而言都非常有利。

  上述内部人士认为,对于当前的国美电器而言,黄光裕与陈晓的争斗主要集中在公司控制权层面,并未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因此,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为国美电器未来更持久、健康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连日来国美电器大股东与董事会的决裂一事,虽然拖累了股票的大幅下滑,但美银美林反而给予国美电器“买入”评级,目标价3港元。美银美林认为,虽然冲突会加剧增添不明朗因素,但目前情况可能加快事件解决进程,过程非常痛苦,但会有更明确的方向。

  多位内地的证券分析师也认为,实际上对于众多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并不会只听信陈晓及董事会的一面之词。对于国美电器而言,黄氏家族毕竟是控股大股东,而且与国美电器近年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任何黄光裕认可的人接手陈晓操盘国美,都会从更为长远的战略角度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陈晓毕竟只是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感情不深,经营理念、战略规划都只会以短期利益回报为前提,这正是近年来将国美电器业绩带入停滞不前的 “根源”。

  上述内部人士还强调,国美非常乐意引进策略投资者,帮助企业来发展。但绝对要警惕一批“国际资本猎人”来操纵国美电器的发展。因为,他们除了要获得绝对的投资暴利收入,关键还要想控制民族零售业,这也是黄光裕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说:“对于最终胜负,我当然还是看好黄氏,毕竟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把自己的‘孩子’看的更重,会更加负责任地进行呵护。换言之,那也是他们的命根子。至于其他人的心态和目的,应该说世人皆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