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日前宣布,由于国内干旱歉收,将禁止小麦对外出口。数日来积压在全球粮食商品市场上的紧张气氛一触即发,2008年的粮食危机阶段的价格上涨得以重演。虽然当前全球粮食储备充裕以及美国粮食增收,都使供需基本面好于2008年,但是泛滥全球的投资货币和天灾及其他成本上升,使得人们现在尚不能确定,接下来的粮价走势会否重复2008年的粮食危机。
在中国国内,目前由于成本上升、投资货币过剩和短期灾害等因素,粮食价格已经储备了一定的上行势能,显然也很难与新一波全球范围内粮价上涨趋势绝缘。从长期国际环境看,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异常气候,将加大农业种植业风险成本的偿付要求;同时,在上一轮全球地产和金融泡沫破裂之后的全球经济正缓慢爬坡甚至停滞,过剩的资金流动性将必然首选在经济下行期也缺乏价格弹性的生活必需品“粮食”,来进行金融投资。
但是,粮食资源是年度(季度)可再生资源,农业回报的提高,将促进粮食供求走向新的周期平衡。这一点,对于农业土地资源丰厚和农业人力资源仍然过剩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对国内粮食调控的关键,是要在粮食成本上,解决近年种植相对成本的迅速上涨,尤其是土地价格成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土地收益和商业地产开发的土地收益间的巨大差距,需要得到约束。同时,考虑到发达国家农贸企业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上的巨大盈利,中国应该尽早启动全球粮食企业和粮贸企业的收购布局。中国的粮食种植业需要有大农业产业链和农贸产业链来提高收益,在全球的农业企业资源拓展,更可以缓解扩大农村土地收益和维护18亿亩土地红线之间的内在张力。
在国内的粮价调控上,打压粮价、进而抑制种粮的不良循环是最需要防止的。粮价的上涨,既是在土地相对成本和其他种粮成本上升后的被动上涨,也是解决中国大多数仍然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奔向小康的合理路径。工农“剪刀差”时代已经过去, 但是目前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这和城乡土地收益的巨大差距直接相关。如果农业种植业利润不能得到合理反映的话, 要在10年内完成5亿农业人口的奔小康任务,是比较艰巨的任务。
当公共政策接受粮食产品价格被动上涨的事实后,唯一需要给与新差别政策来保证福利水平的人口,就是城市低收入人口。这部分人口的粮食购买力和生活成本补偿,完全可以从城市低保水平的浮动核算入手,跟随粮价、房价(粮食和住房是生存必需品)而变化,并且即时联系市场价格予以提高。以解除面向5亿农业人口的粮价管制政策,换来国家粮食安全、大多数农民增收以及从5亿人口规模减少的种粮补贴,来增加对少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保障补贴,这无疑才是更符合多层次国家发展目标、既保护市场又兼顾公平的政策方向。
此外,考虑到粮食商品市场的形势,相关部门应该要注意到,即便接下来经济增长可能放缓,通胀一样可以很严峻。以中国保持10%的增长速度时,5万亿的年度信贷增长就已经足以支撑,那么今年7.5万亿仍然是正常增长数字的1.5倍。以减缓的经济增长速度,消化骤然放大的货币供应,资产泡沫和基础商品(生活必需品)的金融投机,就是难以避免的。超规模投放出来的货币资金本身是要牟利的,无处可去时就只有投机。所以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即便不收紧,也不应该再放松,否则会加重商品投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