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新的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瑶

   在2003年至今的这场央企整合大戏中,即将浮出水面的“国新公司”,注定是一个“清道夫”的角色。因为,它的使命是,收纳那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

   大戏已至收官阶段,央企整合的大局,在之前的7年已然决定。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央企的数量为196家,而截至2010年8月6日,央企的数量为123家。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显示,2002年至2009年,国资委旗下资产规模超千亿的央企数量,已由11家增至53家。而入围《财富》500强的央企数量,则由6家增至30家。

   而央企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由2002年的71285亿、33642亿、2405亿,分别增长至2009年的210580亿、126271亿、8151亿。

   在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国务院国资委“调整国资产业布局”的战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行业排头兵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

   以石油行业为例,资产总额高达22214亿的中石油,目前是国资委旗下规模最大的央企。2009年,中石油拥有了国内54.43%的原油产量和33.4%的原油加工量。而资产总额为12889亿、排名第三的中石化,则拥有了国内22.39%的原油产量和49.19%的原油加工量。

   国务院国资委称,“2009年,我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70.1%,分布在关系国家完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央企整合大局已定,大佬序列已然形成。作为国资委旗下的第三个央企整合平台,国新公司只能在这些大佬之外,寻求整合空间。

   虽然,“中国版淡马锡”,是很多人对国新公司的期许。但现实的差距是,被视为国新公司榜样的淡马锡,在新加坡10家规模最大的企业中,涉足了7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