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银转账最高暗涨10倍 新华社发文指不正常获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5日 07:54  中国广播网

  网银转账费最高暗涨10倍

  南京多家银行上调转账费,幅度大小各不同,规范收费要再等等

  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同城跨行转账一向被认为是最便宜的汇款方式,但昨天有网友爆料,在南京某国有大行网银转账2万元,竟被收了35元转账费,而以前该行只收3元。记者调查发现,近半年以来,南京已有多家银行上调了网银转账费,仅有招行、兴业、广发、民生、深发和中信等银行仍保持原收费水平。

  转账费从3元直涨到35元

  由于最近天气炎热,懒得跑银行的南京市民吴先生昨天在一家国有银行网站进行了一笔跨行转账操作,向同城另一家银行汇去了2万元,操作完后一看,银行竟然扣去了自己35元的转账费,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以前该行网银转账最高每笔也仅收3元。

  “肯定是银行搞错了。”吴先生心想,随后他马上拨通了该行的客户服务热线,没想到,银行客服人员告诉他:没搞错,这是该行4月份调整的新收费标准,即同城跨行转账的收费为交易金额的0.5%,最高收35元。

  从3元一下子就涨到35元,整整翻了10倍多。“这也太贵了吧,直接跨行ATM取款费用调整后也才4块钱。”吴先生抱怨道,但也无可奈何。

  五大国有银行涨得猛

  记者随后对南京十多家银行的网银跨行转账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包括该行在内的几大国有银行近半年来几乎都上调了网银跨行转账费,其中,工行同城跨行网银转账费最高已涨至45元,中行最高涨至10.5元,建行最高涨至25元,交行最高涨至20元。而且,工、农、中、建四大行还统一了同城跨行和异地跨行的网银转账收费标准。

  除五大国有银行外,在南京的股份制银行中,也有些银行仍保持着较低的网银跨行转账收费标准,比如,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仍按每笔2元收费,不论转账金额多少。广东发展银行对普通卡客户每笔最高也只收3元。兴业银行则对1个工作日内到账的普通网银转账免费。

  银行称网银转账费可能调整

  银监会和发改委前天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清理服务乱收费项目,银行网银转账收费算不算乱收费呢?对此,南京某国有大行办公室人士表示,虽然银监会已下文,但分行目前还没有接到总行关于清理服务乱收费的通知,还要等一等。

  股份制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则表示,网银转账收费是合理收费项目,各家银行的收费标准虽然是自己制定的,但都已报银监会备案。之所以出现各家的收费标准差别这么大,是因为各家银行的市场地位不同,一些中小银行收费低一点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是,鉴于银监会表态要清理银行服务乱收费,不排除银监会对网银转账成本进行测算后,重新制定收费标准的可能。 滕佳佳 陈春林

  南京各行

  网银转账收费标准

  工行 按转账金额的0.9%收费,最低1.8元,最高45元。

  农行 按转账金额的0.5%收费,最低1元,最高35元。

  中行 转账金额1万元(含)以下3.5元/笔,1万~10万(含)7元/笔,10万元以上10.5元/笔。

  建行 按转账金额的0.5%收费,最低2元,最高25元。

  交行 按转账金额的0.2%收费,最低2元,最高20元。

  光大 按转账金额的0.15%收费,最低5元,最高15元。目前有3折优惠。

  华夏 快速转账按金额1%收费,最低1元,最高25元;2个工作日内到账1.2元/笔。

  浦发 按转账金额的0.2%收费,最低2元,最高10元。

  招行 普通转账2元/笔,快速转账3元/笔。

  兴业 1个工作日内到账的普通转账不收费,实时到账的5000元(含)以下2元/笔,5000元~5万元(含)3元/笔,5万~10万元(含)5元/笔,10万元以上8元/笔。

  广发 普通卡客户按转账金额的0.01%收费,最低1元,最高3元。

  民生 2元/笔。

  深发 2元/笔。

  中信 2元/笔。

  新华社发文直指

  大银行“不正常”获利

  就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规范服务收费行为的最新通知,新华社昨天发表《对银行不合理收费说“不”》的述评,批评我国商业银行获利模式。

  文章列举数据称,目前,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我国已有84家,虽然银行资本额只占1000家银行的9%,但获利却占25%。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面向客户的银行服务从2003年300多种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种。服务种类和产品不断翻倍的同时,收费也开始增加。存折挂失费、清点零钞费、重置密码费用、柜台打印对账单费等收费项目层出不穷,同城跨行手续费等服务费用涨价马不停蹄。

  对此,消费者怨声载道,银行业却常常搬出“规定”搪塞。这些仅从自己行业角度出发的“内部规定”,往往对百姓利益熟视无睹。百姓在面对这些垄断行业的“内部规定”时,往往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在遭遇“霸王条款”时,百姓迫切需要权威部门出手干预,为消费者说话,对不合理的收费说“不”。

  近日,发改委也表示,涉及公众利益的服务收费应“审慎”,最好免费(本报7月29日A2版报道)。新华社分析说,银行收费、服务涨价之所以屡遭诟病,关键在于国内银行业长期存在中间业务定价机制缺失,往往把收费简单归因为“取款人增多、成本升高”,难以令人信服。此外,银行收费信息披露不充分也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比如ATM跨行取款收费上调,几个月才被发现。

  文章最后说,银行业与民众关系密切,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肩负公共服务责任的商业银行,更不能简单地以增加各种收费作为提升业务收入、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银行在赚钱获利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责任。

  同日,新华社发表财经聚焦文章,指出监管部门发文要求商业银行规范收费的行为,是一种“救火式”的监督。

  文章提出,银监会关于规范银行业收费行为的通知是对公众争议事件的及时回应,暂时平衡了公众利益与银行盈利之间的关系,但是通知毕竟不是立法,约束力有限,而且由于规定内容过于笼统,并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通知的后续执行效果有待观望。

  文章援引业内专家的观点指出,目前对于银行业服务项目收费的管理相对滞后,往往是等到出现问题、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后,监管部门才出来“灭火”,而这种管理模式,只能是暂时解渴,过不了多久,又会冒出新的乱收费花样。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