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间投资:最难的冲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 23:09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这场梦做了快6年了。”70多岁的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一直想在军用产品领域一试身手。5年前,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经济36条”),尹明善认为自己的梦想会很快实现,但直到今天,“手续还是批不下来。”

   不过,尹明善的梦想也许很快就能实现了。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分工通知》)被正式发布。这是对今年5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36条”)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

   《分工通知》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九大领域,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项具体任务少则有一到数个部门负责,多则十几个部门。

   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普遍认为,《分工通知》的出台将大大加快“新36条”相关具体细则的面世。长达5年激活民间资本的进程,已经进入了尾声。

  5年进退

   “今年的投资增长会呈现国有、民营资本共进的局面,而不是国进民不进的状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今后政策的着力点,理应更多放在促进民间资本的投资上。

   “民间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多。”7月28日,发改委宏观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分工通知》正在朝着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我们感觉到非常振奋。”

   《分工通知》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方面,突出了可操作性。国务院将各个领域引导民资进入的任务分配给了相关部委来负责,不仅明确了牵头部门,还对民资进入的方式予以了确认。

   5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新36条”,这被视为继5年前,国务院发布“非公经济36条”之后,政府对促进民间资本发展、推进民企在一些领域投资的突破性举措。“新36条”宣布向民企开放的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金融、国防科工,特别是可参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参股核电、基础电信运营、公立医院改制等方向。

   “尽管‘新36条’已让民营企业的参与领域进一步拓宽,但缺乏可操作性。”北京一位民营加油站老板说,民营投资的门槛还是太高,比如民营油企真正进入石油领域并不容易。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80多个行业中,允许民资进入的只有41种,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

   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发〔2009〕3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29条措施。据悉,当时的29条新政,涵盖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措施不够细化,导致民间资本的动力不足。

   在表面上看,民间资本受到上述一系列新政的恩惠,加速了投资力度和节奏,但本报记者采访发现,这不过是个假象——就在去年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后,各地上马了很多新项目,项目资金来自国家财政、银行贷款以及地方融资。

   “一时间,各路资金如滚雪球般涌向地方,但民间投资却无缘于这些项目。”多家民营企业老板抱怨说,这些民资新政并不能真正调动民间资本的兴趣。

   比如,浙江的民间资本在兴办金融机构上,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抱怨,由于受政策限制,能够以合法身份进入金融市场的民间资本数量相当少。“小额贷款公司吸纳的民间资本,只有区区几百亿元。”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一位人士说,这对于浙江几千亿元的民间资本来说犹如“杯水车薪”。

  障碍依旧

   “不错,民间投资需要大力激活。”今年两会期间,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民间资本在观念上、体制上还会吃“国字号”的闭门羹,因为已出台的相关政策还缺乏可以操作的实施细则。

   关于激活民间资本的政策一直就缺乏可操作的细则。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国务院曾经将这份文件具体拆分成37个具体细则,指派12个部委和机构负责起草。但是直到今天,外界都不明白这些由“非公经济36条”分解而来的细则,究竟为何没有出台,而相关部委亦没有给出相关的解释。

   本报记者注意到,《分工通知》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但“直接影响到民间资本(包括体制、准入等)的障碍始终存在。”一位曾经参与国有资本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说,这对民间投资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5月中旬,在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开标大会上,5家民营油企入围、3家中标,这被认为是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首次向民企开放。 

   事实上,即便民营油企在进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却认为,此举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的垄断被打破。“在被选中的5家企业中,有3家民企中标。”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个成功来之不易。“民营油企奔波了8年,而他自己先后8次向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上书。”赵友山说。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始调整明年的信贷结构,其中一大亮点是加大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这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都曾表态,将继续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等项目的信贷支持。 

   《华夏时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是,目前有70%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30%以上中小企业的贷款在金融危机中“缩水”一半。在垄断行业对民资准入制约上,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并不讳言:“民营投资准入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

   “破除民间资本投资障碍,除了给予企业更宽松的环境,还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这样才能带动更大的民间投资。

  细则待出

   “下一步,各负责部委还要研究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并就落实情况适时展开督察。”张汉亚说,政策的导向性已很明确,但何时出台实施办法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

   《分工通知》称,对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的各部门和地方工作分工进行了细化,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这些年关于民间资本准入问题的讨论犹如一场拉锯赛。

   直到今年两会期间,让人望眼欲穿的投资体制改革提案终获通过,为民间资本注入生机与活力,而《分工通知》的出台,再次引起人们对民间投资的关注。有专家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2万亿元民间资本被闲置。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这个细则的制定将涉及更多部委之间的新博弈,难度很大。“此次分工还只是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等领域的开始,细则将会涉及哪些内容,由哪些部门负责,具体如何配套更值得期待。”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这样表示。

   “当前,经济企稳向好主要是由于政府投入所导致的,这种好转形势能否持续下去不是看政府投资力度能否坚持,而是要看政府投资能够带动多少民间的投资。”张汉亚认为,最近中国经济迅速回升的最主要动力来自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

   “民间投资将主宰新一轮中国经济的发展。”张汉亚强调,4万亿投资只能算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期政策,而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激活民间投资,但这需要时间。多位分析师表示,只有国家出台一系列配套细则,才会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但“要等这些细则全部出台”。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张汉亚认为,目前推动经济回升的力量更多的还是依赖财政投资、信贷投入的政策性效应,真正来自民间的投资力量还很不够。两会期间有多位代表呼吁,要尽快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扶持政策,内容包括把民间投资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等。

   “民间投资一旦被激活,将主宰新一轮中国经济的发展。”张汉亚说,民资的进与退,始终离不开宏观政策,而且需要从制度层面激活民间资本。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表示,4万亿投资只是国务院初步进行的规划,激活民间投资才是保增长的可持续性举措。

   本报记者获悉,与“新36条”相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将会在8月份、9月份密集出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