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顺利起步为契机,加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启,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下一步路径如何?未来可能的发展轮廓和突破口是怎样?其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为何?近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人民币竞争对手是美元
第一财经日报:从去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到今年6月试点扩大的政策正式推出,你如何评价这项业务的开展情况?
连平:从去年7月份试点启动到去年底,真正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企业不多,全国的业务规模不到100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以后,各家银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都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所以总体来讲,我觉得是顺利起步。这个顺利起步,不是简单地指人民币跨境贸易的使用,而是从人民币走向国际的角度而言。
当然,我们同时也看到,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的90%金额是在进口业务上,出口方面没有得到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出口试点企业名单依然受限,需要经过很多部门审批,而不涉及退税问题的进口企业则不需要审批;另一方面是由于存在中长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比较旺盛。
日报: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出发,逐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几乎已经成为决策层和学界的共识。在你看来,人民币走出去的路径和范围有哪些注意点?
连平:虽然顺利起步,但人民币国际化确实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我想少则20年、多则30年,人民币才可能走到一个真正的国际货币的地位。这条路怎么走?我认为首先有必要明确,一国货币的全球地位和使用比重并不与该国经济规模完全相匹配,当年英镑和美元登上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其深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背景。
从全球看,事实上欧元是个具有十分明显区域性质的国际货币,而日元的份额已经较低,未来发展的空间也不大。因此,未来人民币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日元和欧元,而是美元。就目前日本的经济状态和日元国际化程度,用不了多久人民币就可以超出它的份额;欧元区有统一货币,要使欧盟各国在彼此贸易和其他活动中使用人民币,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人民币的主要目标区域是现在中国的各类对外交易和美元交易主导的拉丁美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人民币将来夺得的主要是美元所失去的。
四大突破口
日报:那你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可能在哪里?
连平: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在金融领域的突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国金融市场基本实现开放。未来境外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不会满足于支付结算,还需要投资功能、保值增值功能等,需要有投资场所,这就涉及到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一系列市场要向非居民开放。
二是中国金融市场具有足够的深度。全球使用美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规模巨大、产品众多、很有深度的市场。
三是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自由兑换。现在推进的跨境贸易项下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实际上是实现了非居民经常账下的人民币可兑换,而且这不一定发生在境外,比如可以直接在上海的银行中开立人民币非居民账户,进行兑换,这将以前只是境内居民经常账下的人民币可兑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随着人民币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兑换需求也会逐步增加。
四是海外金融市场的人民币产品创新。目前香港的人民币产品非常有限,香港银行体系虽然允许人民币存款和进行债券投资,但规模和品种非常有限。未来香港会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
最近签署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已经为未来香港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人民币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日报:在你看来,在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中,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
连平:能够支撑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金融市场应该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从深度看,需要有众多的人民币产品包括衍生产品;从开放度看,股市、债市和汇市都应当逐步开放。
再看外滩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境内人民币与外汇的交易市场,外汇之间的相互交易主要还是要通过国际市场。
展望未来,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然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的人民币产品交易中心,涵盖人民币的在岸交易、国际交易和离岸交易。而香港也必然会成长为境外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共同成为作为国际货币的人民币的主要市场基础和交易平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