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统筹城乡金融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8日 08:24  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省,尽管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5.1%,但在全国占比5.7%份额决定了广东的农业大省地位,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经济中大有可为。

  目前广东整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重任能否圆满完成。

  作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人民银行总行统筹安排下,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广东农村金融改革,多举措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引导金融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近年来,经过工、农、中、建等国有金融体系的剧烈变革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截至目前,广东省农村金融已基本确立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为依托,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截至2009年末,广东省县域银行类金融服务网点5902个,尽管比上年仍下降93个,但是与2004年至2008年年均降幅237个相比,已显著减缓。2009年末广东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为97.8%,比2004年末提高2.0个百分点。因此,虽然县域银行机构网点数仍有所下降,但与前几年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大量撤离县域相比,县域网点下降幅度明显减弱。

  于此同时,近年保险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纷纷进入县域金融,如近五年来广东县域保险机构网点逐年增加,累计增加526个,县域证券公司网累计增加17个,担保机构网点累计增加151个。目前10余家村镇银行已经或正在成立,8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挂牌营业,为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来看,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已经从前几年的大幅减少转向基本稳定或增加。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显著增强

  近年来,广东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

  2009年末全省农信社平均资本充足率22.82%(四级分类口径),比改革前的2004年末提高26.0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除汕头特区联社外(暂未纳入前期广东农信社改革方案),改革五年以来,广东98家农村信用社已完成获得中央银行的229.92亿元的专项票据兑付,全部统一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广州、东莞和顺德3家农村信用社相继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另有6家联社正在筹建农村商业银行。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金融支农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农业银行在广东67个县域均保留或设立支行,县域的网点498家,目前试点情况良好,县域网点趋于稳定。

  此外,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开始形成。截至2009年末,广东省内拥有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1758家,网点覆盖所有县(市),乡镇一级网点覆盖率达到93.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小榄、江门恩平等10余家村镇银行已经或正在成立,80家小额贷款公司相继开业。截至2009年末,村镇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8.28亿元和6.36亿元。

  贴近不同主体需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服务“三农”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发生明显变化,亟需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提供匹配的金融创新产品。因此,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政策引导、经验推广、广泛宣传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有效缓解农村金融供求不匹配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广东金融机构推出的涉农金融创新产品达40多种,金融创新发生的贷款自2007以来更是每年成倍地增长。

  2009年末,广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513.5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户联保贷款占比约5%,农户贷款创新业务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无法提供抵押品农户的金融需求。

  为适应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形势,广东金融机构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为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金融服务。仅是2009年,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达到60多家,惠及全省67个县(市、区)的82家林业企业和711户林农。

  在全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广东农村金融服务正发生积极的变化,“三农”金融服务力度得到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末,广东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917.7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8.3%,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其中县域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209.69亿元,占县域贷款余额的44.2%,占比比2007年末提高4.1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作用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三农”服务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598.33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6.8%,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30.32亿元,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8.3%,高于各项贷款年均增速3.9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涉农保险制度改革,涉农保险业务及涉农银保信贷业务发展取得突破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涉农保险制度改革,促进涉农保险业务发展,有力支持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活,初步呈现政府支持、农民拥护、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涉农保险业务方面,重点发展能繁母猪保险、农户保险、政策性水稻保险等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险品种。其中,能繁母猪保险成绩显著,截至2009年底为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近50亿元;农房保险覆盖面扩大,参保农户成倍增长,2006年参保农户18万户,2007年95.5万户,2008年参保农户166万户;政策性水稻保险取得突破,2009年在广东省10个地市开展政策性水稻保险试点以来,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达60%;由广东渔业互保协会承办的渔业互助保险为近12万渔民提取超过80亿元的人身意外风险保障;商业性农险业务有所发展,2009年,广东省商业性涉农保险业务实现签单保费收入1211万元。

  在涉农银保信贷业务方面,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的联合业务创新正迈开新步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广东保险业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2009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三水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支公司(下称人保财险三水支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创造性地开办了“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项目。这是国内首例由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农业贷款新模式。截至2010年5月中旬,人保财险三水支公司合计承保小额农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33笔,涉及贷款金额3444.5万元,收取保费68.13万元,惠及农户224户。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支付环境示范试点,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行动迈开新的步伐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选择东莞樟木头镇、佛山顺德区、韶关乳源县、湛江徐闻县、江门恩平市、汕头澄海区、梅州蕉岭县和肇庆高要市8个县市(镇)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示范县,扎实推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工作,力争为广东农村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示范县的试点建设情况来看,试点成效明显,农村金融支付环境的改善指日可待。

  通过一年的试点建设,广东各示范县的农村支付环境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截至2009年底,大部分示范县的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农信银系统的接入率均达到100%。

  银行卡发卡量大幅增加,银行卡受理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09年末,8个试点县(镇)共发行银行卡1001.97万张,同比增长8.19%;发展特约商户11341户,同比增长42.18%;布放ATM机1514台,同比增长19.23%;布放POS机13094台,同比增长41.64%。银行结算账户不断增长,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示范县的银行结算账户已达2052.13万户,同比增长16.56%,计划2011年前全部示范县财政补贴100%通过银行结算账户发放。

  积极启动“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送金融知识下乡惠农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全省开展“青春共建和谐社区行动·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覆盖广泛、深入基层、持续长久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两年来,辖内共在农村设立金融知识服务站413个;设立金融知识宣传橱窗562个;举办现场咨询560场,接受现场咨询人数307518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32场,观众人数22400人;《金融知识进社区》丛书发放数量782套;发放各类宣传单837348张。

  为建设和完善农村国债销售市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指导广东省各级国库部门积极开展“送国债知识下乡,助农民群众理财”宣传活动。各地国库部门选择传统赶集日、地区文化节、政府万人公益长跑等有利时机,在人流较密集的地段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并讲解国债知识。2008年至今,全省各地共组织了42次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国债宣传活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与高度赞扬。

  贾肖明黎宇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